论氏

历史来源

  论[论,读音作lún(ㄌㄨㄣˊ),不可读作lùn(ㄌㄨㄣˋ)]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藏族,出自古代土番族蕃唐噶尔(论氏,亦作伦氏)世家,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吐蕃噶尔世家,汉姓即为论氏,是藏民族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之“开国承家,世代相续”的门阀世家。
  吐蕃族,是汉、唐以降汉族对中国西部、西南部地区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藏族的统称。唐贞观初年(公元625~640年之间),悉朴野部族的藏王松赞干布统一了全部西藏,势力扩张到青海、甘南、川西、西康一带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并延续有二百年之久。
  在吐蕃王朝建立的早期,有原苏毗十二邦之一家臣噶尔氏,其部众被悉朴野部族所吞并,成为吐蕃贵族。噶尔氏家族中的禄东赞一支,以噶尔·东赞为代表,忠心辅佐悉朴野部族首领松赞干布,为其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征战平定并统一西藏各部,为吐蕃王朝的兴建与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噶尔·东赞出身于今西藏自治区南部加查县安绕镇嘎玉村的吐蕃贵族噶尔氏家族,汉文史料译作禄东赞。加查是吐蕃时期活动频繁之地,属塔布地区。噶尔·东赞以察觉出前任大论(即大相、宰相)琼保·邦色的反叛阴谋并迅速予以平定,而深得松赞干布的信任,被松赞干布任命为吐蕃大论。噶尔·东赞在佐助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协助赞普(国王)制定法律及一系列政治制度,划分茹与东岱等行政区划等诸多政务方面功高无比。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噶尔·东赞受松赞干布指派前往长安向唐太宗请婚,被唐太宗拒绝。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次授权噶尔·东赞赴长安,向唐太宗李世民为松赞干布请婚。唐太宗出了八道难题,并以此作为迎娶文成公主的条件。即“丝线穿珠”、“日杀百羊”、“日饮百酒”、“辩马母子”、“辩鸡母子”、 “辩木首尾”、“夜返宿地”、“辩认公主”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难婚使”。噶尔·东赞不辱使命,以其聪明才智力克诸婚使,顺利闯过道道难关。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噶尔·东赞复去长安为松赞干布迎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非常喜爱噶尔东赞的聪颖、善辩和忠诚,赐姓为“论”,并在当时封授噶尔·东赞以右卫大将军职,并且“诏以琅琊公主外孙女妻之”,却被他婉言相拒。因此,噶尔·东赞以其“进对合旨”,深博唐王朝廷上下的敬重。汉文史籍称赞他“颇解兵术,吐蕃赞普以国事委之。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兼并诸羌,雄霸本土,东赞有力焉”。今仍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之《步辇图》,就是唐太宗接见吐蕃迎婚使者噶尔·东赞的历史场面。
  松赞干布逝世后,即位的赞普芒松芒赞年龄幼小,以其噶尔·东赞辅佐朝政。辅政期间,噶尔·东赞继续忠实地执行松赞干布的唐蕃友好及巩固室政权的各项国策,曾率部平定了吐蕃本土珞部的叛乱。继而率兵出击白兰氏(今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巴隆),此后连年向吐谷浑部落发动进攻,在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大破吐谷浑部,受此打击后,鲜卑族吐谷浑部一蹶不振,吐谷浑可汗诺曷与弘化公主只得带数千帐(户)弃国出走,奔赴中原向唐王朝请求徙居内地。。
  其后,噶尔·东赞亲自率兵屯驻青海地区,后于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逝世于青海日布,其子赞业、钦陵相继袭大相职,子嗣掌管吐蕃军政大权、处理内外事务、助理国政达半个世纪之久。
  噶尔·东赞的后裔子孙,代以唐皇所赐“论(伦)”为姓氏,称论(伦)氏。唐圣历二年,噶尔·东赞之孙论弓仁统吐谷浑部七千帐归唐,官右玉钤卫大将军,居家凉州(今甘肃武威),并“以官为氏”,称论(伦)氏。
  杜佑注解说:“禄东赞之子论钦陵,本姓‘薛’氏,世为大论(伦),后遂以官为氏。”此前,中国没有论氏,论氏始自吐蕃之“以官为氏”,后汉化称论(伦)氏。
  注: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史籍《西秦录》中早就记录有“将军论叔达”,显然,这说明“论氏”绝非始于吐蕃论钦陵。不过,《西秦录》中所记录的“将军论叔达”,笔者翻破了天也未寻觅到相关史料,因此不敢断然评说。但就甘肃武威的论氏家族而言,则确实是始于唐朝右羽林卫外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安国公、拔川郡王论弓仁。

各支始祖:
  第一世:
  噶尔·东赞,蒆氏,一作薛氏,汉称薛禄东赞、蒆禄东赞、禄东赞,藏称噶尔·东赞域松、噶东·赞宇松、轮布·噶哇,吐蕃大论(大相、宰相),公元?~667年待考。
  第二世:
  噶尔·赞悉若,噶尔·东赞之子,吐蕃大论(大相、宰相),公元?~685年待考。
  论钦陵,噶尔·东赞之子,吐蕃大论(大相、宰相),公元?~699年待考。
  噶尔·悉多于,噶尔·东赞之子,吐蕃大将军,公元?~694年待考。
  论赞刃(噶尔·勃),噶尔·东赞之子,吐蕃大将军,公元?~695年待考。
  噶尔·赞婆,噶尔·东赞之子,唐朝右卫大将军,归德郡王,公元?~699年待考。
  第三世:
  论弓仁(噶尔·莽布之),论钦陵之子,唐朝右羽林卫外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安国公,拔川郡王,公元664~732年。
  第四世:
  论诚节(噶尔·卢),论弓仁之子,唐朝鸿舻卿,武威郡王,公元?~763年待考。
  论诚信(噶尔·旧久),论弓仁之子,唐朝大将军,生卒年待考。
  第五世:
  论怀义,字惟清,论诚节之子,唐朝河东节度副使兼观察鼾等使,武威郡王,生卒年待考。
  论惟良,论诚节之子,唐朝鹿州防御使,萧国公,生卒年待考。
  论 瑀,字惟贞,论诚节之子,唐朝左领军卫大将军,成国公,生卒年待考。
  论惟贤,论诚节之子,唐朝左武威卫将军,西平郡王,公元?~809年待考。
  论惟明,论诚节之子,唐朝渭北节度使兼观察鼾等使,建康郡王,公元?~787年待考。
  第六世:
  论 倚,论怀义之子,唐朝忻州刺史,生卒年待考。
  论辅鼎,论怀义之子,唐朝宪宗元和中期任同州白水县丞,生卒年待考。
  论 倜,论怀义之子,唐朝常州江阴县尉,生卒年待考。
  论 俶,论惟贤之子,唐朝右领军尉骑参军,生卒年待考。
  论 傪,论惟贤之子,唐朝宁州刺史(今甘肃宁县),唐朝左卫大将军,生卒年待考。
  论 偕,论惟明之子,唐朝忻州刺史,生卒年待考。
  论 伾,待考。
  第七世:
  论 晃,论倜之子,唐朝侍御史,生卒年待考。
  论博言,论傪之子,卢龙节度使衙,檀州刺史(今北京密云),赠银光禄大夫。
  第九世:
  论 安,论晃之子,唐朝河东节度教练使,公元?~881年待考。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农历5月领军自离石(今山西离石)至阴地关(今山西灵石),因临阵擅自率数百兵返回离石,被军令所斩,所部归朱玫所统。
  第十一世:
  论京力,论倜之孙,宋朝官吏,生卒年待考。
  第十二世:
  论 衡,论京力之子,宋朝官吏,生卒年待考。
  第十三世:
  论 蕴,论衡之子,宋朝官吏,生卒年待考。
  第十四世:
  论 叡,论蕴之子,宋朝官吏,生卒年待考。
  第十五世:
  论 程,论叡之子,宋朝官吏,生卒年待考。
  论九岭,论叡之子,华州人,进士,宋朝阌乡知县(今河南灵宝),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被朝廷以“擅涨物价”之罪除名勒令停职。
  论御史,论叡之子,宋朝御史,生卒年待考。
  第十六世:
  论 翊,论程之子,宋朝驾部员外郎(皇帝近侍官之一),生卒年待考。
  论 翓,论程之子,宋朝长安主簿(秘书长),生卒年待考。
  论 卜,论九岭之子,河西人,元朝司徒平章知事(丞相助理),元朝末期职守宁夏,生卒年待考。
  论中立,论御史之子,明朝长沙府经略(地方军事长官),生卒年待考。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