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莲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0169046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7月10日

悼张青莲院士

发布时间:2010-12-14 15:53:4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悼张青莲院士


  惊悉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99岁高龄的张青莲教授于1214日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作为近20年来跟张老有较多交往的乡里后辈,我不胜哀悼。
  今年2月,市政协举行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在座谈会上,我回顾政协文史工作,作了《风正帆悬济沧海》的发言。我把刊载这个发言稿的《常熟政协》增刊寄给了张青莲院士。因为张老一直关心常熟政协的文史工作,我在发言中提到了他。不久,他就给我回信。

正明兄:
    前曾获69日尊翰并《政协》一册,多谢。近因腰痛犯病,书写不便,迟复了,非常抱歉!……
    尊患目疾,宜加注意,以少用目力为最重要……我患的是0.1度的白内障,十几年前0.1度,每天服食枸杞子,如今一直保持目力,可喜也。
    腰痛已久,逐渐见好,可能全愈,勿念。
    最近为阳历7月下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节,但现在室温约28度,不用空调也可以,总算今年大幸之事。
    我年已98,今明两年,不想过生日,到后年便值得百龄之庆。总之,按自然规律。95之后,明显地体力逐渐衰退。
    馀后再谈,匆上。敬祝
俪福!
     青莲拜上
              2006726

    这封来信,字迹清楚,行款整齐,语言流畅而典雅,一如既往给我的数十通书信。孰料这竟是张老的绝笔!
回想近20年来,承蒙张院士不弃,对我乡里后学,每信必复。我请求他对政协文史工作多加指点,许多年来,他热情地为《常熟文史》撰写稿件,提供线索,指偏纠误,还帮助组织几位院士、科学家寄来文章而成专栏刊出。
    新世纪初,我到京拜访了已经年逾90的张老,他热情接待,赠我专业对口的图书。当我二度登门拜访时,他更是异常热情,一再挽留我,竟剧谈了近3 个小时。他在无机化学方面杰出的研究成果,他对10 项原子量新值的重加测定,改写了世界化学史,为举世公认,为祖国争光。在我国独立自主地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元勋中,有王淦昌,也有张青莲,因为张青莲是我国重水研究、锂同位素研究的关键人物。我市支塘镇出了王张两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这是祖国的光荣,也是故乡的骄傲。
    前年,老人寄给我《张青莲教授九十华诞志庆集》专刊。去年,又寄赠收有他中学时期作文的《名人少年时代作品选》一书。前者不仅表明了张院士数十年来对祖国科学事业的重大贡献,也传递了国家领导人、著名科学家和几代张门弟子对他的赞颂和感谢之情;后者则显示出张院士自小就立志高远,好学深思,是青少年学生杰出楷模。
张青莲院士在无机化学研究方面的造诣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而为国际同行所公认,这方面我是无知,不能置一词。在虽然有限但已历经多年的接触中,我感到,张老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对哲学、文学、戏曲、美术、摄影、园艺诸多方面都有真知灼见和熟练技巧,听老人畅谈,如入宝山,如进琼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嘉言妙语,历久难忘。如今,哲人逝去,临风泪洒,仓促急就此一短文,语无伦次,不胜悲悼。
    谨以两绝句痛挽张老仙逝。

 

痛挽张青莲院士

(一)

孟冬朔气袭都门,风送悲声泪暗吞。

科技同哀巨星陨,怅依北斗吊英魂。

(二)

长忆逢人说项斯,故乡后学感相知。

寥天鹤去望穿眼,恸哭吾公岂尽私。

                                                         20061218

(作者吴正明)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