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昌(将军农民甘祖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02725
本馆由[ zo8ey9 ]创建于2010年03月09日

江西81岁老兵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

发布时间:2021-11-05 11:26:32      发布人: Jackson

一个老兵,曾经作为将军级别的存在,为何会在退伍时,被百姓们纷纷挤兑,甚至还讽刺他:当过兵又如何?最后不还是沦为农民?这个人当年做了什么,最后竟沦为如此地步?

1957年,一个老兵决定要回乡务农,上级领导拗不过他的坚持,最终还是选择同意了他的请求,然而就在他在家务农时,却经常遭到村民的挤兑,纷纷表示:当年选择加入部队又如何?最后不还是选择做了农民?


对于村民们的挤兑,老兵从来都不理不睬,只是将自己的家人安顿好之后,便开始进行自己的耕田工作。

后来在他的带领下,村子里是越来越富有,百姓们也渐渐的改变了对他的改观,挤兑声越来越少,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

不过村民们也只是知道他曾经当过兵,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直到有一天,一个身穿军装的人来到他的家乡寻找,村民才知他的身份不简单。


这个老兵是谁?他当年做了什么?为何会被村民挤兑?有关老兵的故事,还是要从当年军阀时期说起。

老兵名叫甘祖昌,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的一个偏僻小山村中,他的家庭世代为农,因此在平时生活时非常困难,不过打小就聪明的他,自然了解到了家庭的困难,于是便在他懂事的时候,他就去到了地主家里进行打杂,帮助父亲分摊一些压力。


除此之外,他看到别人的小孩在私塾上学,他自己的心里自然也十分羡慕,尽管他知道家中情况,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告知自己的父母。

不管在什么社会,父母都想望子成龙,可当年的旧社会下,家庭的压力骤增,为了能够满足自己孩子的要求,他们便要求甘祖昌将打工挣来的钱积攒下来,为了自己未来的道路而考虑。

若不是他的舅舅知道了这件事情,他想要上学还会有很长的时间,因此,他在舅舅的帮助下,最终还是成功的上了私塾,好好的读了一年多的书。


1920年,他的家乡到来了一批革命同志,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甚至还在他的家乡建设了一所小学,甘祖昌听到后也前来旁听,在这过程中,他发现我党的思想很是先进,因此便被深深吸引,表现的也非常的积极。

后来同志见到他非常的老实,因此便将他拉入农协会,从这之后,他便接触到会更多我党的同志,从思想上也渐渐的有了新的改变,再加上他心思细腻,在工作上又非常的负责,因此,到了他20岁的时候,他便被任职乡土改委员会的主任。


没过两年,国内的革命声潮逐渐高涨了起来,上级领导知道甘祖昌喜爱学习,因此便将他派往井冈山,主要就是学习一些更先进的革命思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见到了毛主席。

建军初期,尽管我军人手不足,但依然还有不少的人员,而甘祖昌作为一个后勤部的人员,他的工作非常出色,因此便被组织提拔,成为湘赣军区的红兵团副科长,主要任务就是负责部队后勤补给,弹药生产线等工作。


有他的存在,我军战士们从没担心弹药补充的问题,也因为有了他紧密部署的安排下,我军战士们在前线战斗更加放心,短短的几年时间,甘祖昌便得到了将士们的认可。

而且在工作中,甘祖昌经常与同志们进行讨教,他总是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从百姓们的角度出发,并且还定制了不少百姓们能接受的计划,不仅如此,还亲自来到工厂内,与百姓们一起工作。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我军被迫长征,甘祖昌身为后勤部副部长,他自然是要随着部队一起进行长征,然而他比大部队出征晚了几天,因此落后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等到他出征时,蒋介石了解到了他的行踪,于是便派出了一小撮部队,准备对这支由农民组成的民工团进行围剿。

桂军的作战能力有目共睹,他们这支民工团自然不是能够进行正面对抗的力量,于是便决定暂时躲避开桂军,利用各种掩护的道路等方式进行行军,经过了几天的躲避,终于躲开了蒋介石的部队,成功与长征部队会合。


长征时我军粮食吃完之后,就会在草原上挖野菜,啃树皮,尽管这些东西是可以食用,但若是处理不好的话,很有可能会对我军战士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个时候,甘祖昌的后勤部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

他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告诉战士们,不要乱喝那些脏水,树皮要煮软了再吃,野菜要清洗干净之后再食用。而有了他在旁边指导,我军战士们在食物上,更是多了一份的保障。


抗战时期,陕甘宁地区被国军占领,他们对我军进行施压,我军359旅奉上级命令,从前线回守陕北,一方面是用来保护我党中央的安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增强我军的生产力。

当时有很多物资需要大量生产,比如战士们身上的衣物、鞋袜,又比如医疗兵使用的绷带、口罩等物资。

甘祖昌来到陕北后勤部,准备要进行生产时,却发现部队中很多工厂面临了重大问题——缺工人、缺原料、缺场地。


这无疑是给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过经历了这么多年,他自然有着丰富的经验,一时间,同志们在他的领导下,纷纷步入正轨,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没过多久,我军359旅便有了新的衣服穿。

这个消息自然被组织知道,领导经过商讨后决定,他的成绩值得表扬,因此在表彰大会上,他也在战士们的面前,光荣的接下来了上级的表彰。


之后,他就被调往359旅的补给部做副部长,随后便跟着部队一起前往南泥湾,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工作,经过甘祖昌努力工作,让我军实现了人人动手丰衣足食。

日本投降后,举国欢庆,甘祖昌也以为和平就此到来,然而蒋介石为了争夺抗战胜利的果实,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国共内战爆发,甘祖昌因此进入到我军第二纵队后勤部门,一起参加解放大西北作战。


后来他们为了能够让部队顺利进入西北地区,甘祖昌向领导请示:我可率领几名先锋战士,分成几个小组,前往西北地区进行考察。

由于领导他对此并不了解,后勤部分甘祖昌比他更懂,于是便同意了他的请求,用了20多天的时间,甘祖昌带领着小组回到了部队。

刚刚回到部队,他就开心的跟领导进行汇报:报告领导,我找到了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跟百姓们进行购买,另外,牧民那边他们自己有一个地窖,平时会把粮食藏在地窖中,因此国军才无法收走他们的粮食。


领导一开始没有听明白他的话,但是他既然已经有了经验,那就按照他的方式安排了下去,果不其然,在用了甘祖昌的方法后,真正的解决了军粮的问题。

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甘祖昌心情无比激动,但是他自然也知道,西北还有大部分地区没有完全解放,于是他便留在了西北地区。

后来西北革命区迎来一个名叫龚全珍的女子,机缘巧合之下,甘祖昌与这名女子坠入爱河,很快便成为一对夫妻。


他的功绩如此重大,自然吸引到了敌军的注意力,有一天,甘祖昌坐着公家车,正准备要去郊外的一个生产厂进行巡查,就在他路过一个桥梁时,桥梁突然被炸断,整辆车都飞了出去。

后面的同志见状,连忙将他救了起来,送到了医院进行治疗,尽管保住了性命,但是经过医生的治疗后,他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头部遭到重创,因此患上脑震荡,从此需要长期服药,并且还需要按时进行复查。


尽管如此,甘祖昌并没有休养,在他身体稍微了一点之后,他再次投入到了工作中,尽管周围的同志们劝他:老甘,你可要多注意休息啊。

但是他像是没有听到一样,终于在工作上晕倒了,龚全珍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彻底无法放心他继续工作。

1955年授衔,甘祖昌被党中央授予少将军衔,但是他对于这个军衔并不满意,主要还是因为他并没有上过前线,也没有打死过任何敌人,仅仅是因为他在后勤部工作极为出色


而且如今自己已经变成这样,拖了党的后腿,甚至还霸占着后勤部长的职位,已经做不了多少实事了,所以自己不应该被授予如此高的职位,而且如今他特别怀念家乡,更想为家乡做一些贡献。

组织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虽然一开始并不同意,但是在他的坚持下,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给他办理了相关证明后,甘祖昌带着妻子退伍返乡。


他的家乡百姓们知道,有一个革命英雄归来,自然是夹道欢迎,但也有一部分人却挤兑他,甚至有些干部还经常为难他。

但是甘祖昌并不在意,他将自己的家人安顿好之后,便再一次投入到开荒耕田的工作中来,1962年,此时正值春节时分,每家每户都在欢庆,坊楼公社的刘书记也兴高采烈的来到了甘祖昌的家中拜年,两个人交谈甚欢,除了一些寒嘘问暖,还聊了很多工作上面的事情。


后来《人民日报》将甘祖昌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一时之间,家家户户都知道了他的事情,更甚者在1977年时,江西省初中语文课本上还有了这篇文章,而这样的文章,在当时可谓是满满正能量。1986年,甘祖昌在江西省莲花县去世,享年81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