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行述
母 亲 行 述
母亲祁树清,云南省路南县鹿阜镇东门街人。生于清光绪庚子年(公元l 9 0 0年)5月3 0日,仙逝于丙子年(公元1 99 6年)2月初6日,享年九十八岁。
母亲,小东门祁老先生祁开先长女也,年十八来归我父赵德馨公。父亲幼时私塾求学,学实丰富,品德优良,学识丰富,成长后习字书法工整,子孙称颂,但家道清贫,我母贤淑聪慧,不弃贫困,乃已振兴家道为己任,支持父亲外出谋职求生,家中由母亲鼎力操劳维持。家中虽有薄田3亩,但不。足以济生活。母亲乃飞针走线,又小本经营豆腐业以供家用。迨父亲在昆明谋得职业,举家四口迁往昆明同父亲共同生活,但因人口增加,在昆明生活不易,母亲仍然做针线,
以辅家用。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暴发。昆明遭日本飞机轰炸。当局下令疏散,母亲仍携我竿己妹返回路南名家居住,只留父亲在昆明供职。
母亲回家后。面对四徒立壁的家园,萧条凄凉,又值国家经济衰退,一家七口生活维艰,但—母亲不怕苦,不怕难,毅然挑起生活重担,重整旧业,咬紧牙关供我兄妹六人先后分别上大、中、小就学。教育我们要有志气,认真读书,好好为人,长大后做一番事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国统区经济崩溃,我家生活更为艰难。我们兄妹已渐长成。云南地下党开展反蒋武装斗争,凤英、淑英、惠英三姐妹年岁稍大,积极投身革命,参加地方游击队搞武装工作。大哥在昆明请书,也参加民青组织,搞学生运动。家中早有小四妹、小五妹上小学,课余时便帮助母亲经营三亩薄田和作豆腐营生, 以资糊口。父亲早虽然继续在昆供职,但因国民党币制严重妒值。 所得啥维持自己主活外,没有多少剩余可供应家庭。母亲在这困难:关头,仍勤劳节俭,身边儿女得以继续上学。
一九四九年,父亲赵德馨随云南卢汉起义,一九五0年入省革命大学学习,一九五一年因病请假回家休养,等待分配工作,恰遇地方进行土地改革,将我父亲错划为旧官吏,受到不公平对待,母亲备受珠连,且祸及子女。一九八五年经路南县路统发(1 9 8 5)6号文件, 父亲本人始得到平反,成份改定为职员,但父亲已于一九六0年含冤去世了。
在那年头,母亲承当承沉的风暴袭击,艰苦缒蓟难生活,女们先后成家,自食其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数子女远在他乡,节衣缩食,各自寄钱物添补母亲。三女惠英,常侍母亲在堂,相依为命,有时母亲也到儿女处帮助带领孙男孙女。母亲稍有病痛,儿孙辈朝夕问安,待奉汤药,未曾废离,使老人得到安闲。进入八十年代,国家安定,经济好转。子女们也较前优裕,争相奉承,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膝下重孙绕膝,每日三餐,衣著整洁,闲心养颐,数珠念佛,祈降吉祥。
到九十年代,家道兴旺,四世同堂,共有六十九人,儿女辈十二人,孙辈三十八人,曾孙辈十九人,每值母亲高寿,均回到母亲身旁,共祝母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全家和和睦睦,友好相处,互相支援,互相帮助。老人喜在心间,笑颜常开,尽享天伦之乐。母亲虽年逾九旬,而耳清目明,拄仗庭中徘徊,怡然自得。
今年春节,母亲尚精神矍烁,儿女等以为老人无病无痛,可以逾百年而跨世纪,不料二月初春,气候反常,忽病卧不起医药无效,安祥而终。母亲一生,经历整整一个世纪,国家动荡,道路坎坷,尝尽了人间辛酸苦辣,但老人忠厚端方,与时共艰。晚年,恭逢盛世,苦尽甜来,福寿全归,得以善终。儿女等追思亲恩,不忍泯灭,谨具行述如次。
儿:赵彬
女:赵蔚、赵衡、赵惠英、赵莲英、赵菊英
叩 述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