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南赵家先辈的传奇
关于赵公大有的传奇 (一)
大约清道光(?)年间,路南民族下坝造反,赵公大有全家被杀,赵公亦深受重伤,睡卧路边。在身旁的大嫂,于他睡的地下挖了一个洞,将家中落下的银子、地契等贵重物品,埋藏其中,并用一床草席覆盖上面。不料民族又杀了回来,发现有一个人睡在那里,便把席子拖开,看到这个人睡地方,下面的土被挖过。经过仔细观察看,土里埋有银子、地契等,认为这些东西是给他们留下的,便将人和物品一块带走。民族掳掠了赵公,并没有虐待他,相反把他当财主一样敬奉,不要他做活。民族将赵公供养到31岁时,将他送回路南城里来,安了家,娶李氏为妻,生育了五男一女。赵公会种菜,每年佃户们都送粮食给赵公,他亦将种的菜供佃农食用。赵家是者衣佃农的田主。
赵公大有高寿,享年115岁,赵母李氏享年106岁。赵公在寿终弥留之际遗嘱说:“有童子相顾口喊:你们不要跟着我,害羞。”在赵公仙逝后五天,赵母也无疾而终。
赵家两位百岁老夫妇几乎同时仙逝,其子光祖、荣祖、祀祖、承祖认为父母有寿,为子者当尽孝道,要将丧失当喜事,热热闹闹大办一场。赵公赵母棺材停在家中半年,孝子哥五人也守灵半年,蓄发蓄须,睡卧在父母棺材旁。
赵公赵母的出殡仪式甚为壮观,大办纸火道场,请来彝族舞狮、跳叉、鼓号、细乐,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纸扎开路先锋、狮、马、鹿、象为前导,接着四人抬彩扎“旌表牌位”,二人抬“神主牌位”。最令人注目的是三人纸佛,各高八米,各置木架之上,皆为四人抬迎。所谓“接引佛”者,身披袈裟,赤足露头,一手指捻红珠,一手掌作合十状,面向灵柩,表示引领亡者去西天之意。所谓“方相、方弼”二大神者,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一位白脸,一位黑脸,形态十分威武。随后是民族舞狮、跳叉、鼓号、细乐,边舞边吹边?进,数不清的祭幛,挽联列队前行。最后是灵柩的仪仗,孝男在前,孝女在后,两位灵柩居中。两位灵柩各用双龙杠,各用十六人肩垫,上面各有两个幼童扮演的“金童、玉女”站着。孝男孝女皆着孝衣孝鞋,其他亲戚用白孝布包头。出殡路线是周游全路南县城。如此盛大的出殡礼仪,真是前所未见,至今老人们还常常提及,传为佳话。待客处设在东门外靠马家巷的大片闲置秧田上。出殡那天,适逢街期,早晚两餐形成此去彼来、络绎不绝的流水席。许多赶街的人,卖完烧柴草卷后,抬着皮挑扁担,也坐下来吃。估计办了二百多桌,猪就杀了一百多头。宴会空前盛大,者衣的佃户全部到场。
赵公赵母的出殡仪式,标志着赵氏家族发展红火的顶点。随后赵家逐渐衰败,者衣的田地逐渐变卖精光。
根据黄维翰、李善碧提供材料整理。
二00年六月
关于赵公大有的传奇 (二)
高祖赵公大有享年115岁高寿,高祖母李氏106岁高寿,两位先祖先后5天仙逝。在寿终弥留之际先祖遗嘱说:“有童子相顾口喊:你们不要跟着我,害羞。”
高祖及高祖母棺材停在家中半年,孝子哥五人就守灵半年,在棺材旁也睡了半年。五个孝子哥哥头发胡须都已斑白。
??出殡那天,在东门外大片田里待客。那天又是一个街子天,上街的人卖完烧柴草卷后,抬着皮挑扁担,也就坐下来吃了,估计有200多桌人吃饭,仅只是猪就杀了100多头,宴会空前盛大。者衣佃户全部到场。
高祖赵老太公(大有),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在民族下坝造反时,家中人全被杀光,老公公被杀侥幸未死,睡卧在路旁,身边只有他大嫂一个。她把家中的银子、地契等在地下挖了一个洞,将其它们埋藏其中,并用一床草席盖上。不料民族又杀了回来,发现有一个人睡在那里,把席子拖开,发现有个人睡的地方,下面的土被挖过,经过仔细查看,土里面埋有银子、地契等物。认为这些东西是给他们留下的,便将人和银子一块带走。之后,他们便把赵老太公供养起来,当财主一样敬奉,不要他做活。养到老太公31岁时,又将他送回城来并成了亲安了家。老公公会种菜。每年佃农们都送粮食给老公公食用。老公公种的菜又供佃农食用。这就是赵家是者衣佃农的田主。两位老人的仙逝便把者衣的土地变卖个精光,从此赵家便衰败下来了。
李善碧提供(路美邑) 二00六年十一月
忆赵家办丧事略
上世纪二十年代,路南县城东门街赵家办了一桩盛大丧事,热闹非凡,轰动全城,一时传为佳话,至今年约八十上下者尚能记忆其事。
赵家有两位百岁老夫妇。赵翁赵大有仙逝后五天,老伴李氏也无疾仙逝。其子赵祀祖、赵承祖认为高寿父母同期仙逝,乃亡者有寿,为子者当尽孝,要将丧事当喜事,热热闹闹大办一场。于是大办纸火道场,广请亲朋乡谊宴饮,请来彝族舞狮、跳叉、鼓号、细乐。本家眷属全都孝衣孝鞋,其他亲戚只白孝包头。
待客处设在东门外靠马家巷大片闲置秧田处。出殡正客,早晚两餐形成此去彼来,络绎不绝的流水席。是日适逢街期,赶街村民亦有混吃者。出殡盛况更是空前:纸扎开路先锋,狮、马、鹿、象为导前,接着四人抬彩扎“旌表牌位”,二人抬“神主牌位”。最令人注目的是三人纸佛,各高八米,各置木架之上,皆为四人抬迎。所谓“接引佛”者,身披袈裟,赤足露头,一手指捻红珠,一手掌作合十状,面向灵柩,表示引领亡者去西天之意。所谓“方相、方弼”二大神者,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一位白脸,一位黑脸,形态十分威武。其他民族舞狮、跳叉、鼓号、细乐,边舞边进,锣鼓喧天,鞭炮不停。最后两位灵柩居中,孝男在前,孝女在后。灵柩各用双龙杠,各用十六人肩抬,灵柩上各有两个幼童扮为“金童、玉女”者站着。出殡路线是周游全城。此真前所未有的盛大出殡礼仪,至今老人们常常提及,传为佳话。
晚生姻眷黄维翰记
二00六年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