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伯乐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1069456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7月26日

成长在汽车之父身边的滕伯乐

发布时间:2010-07-31 00:48:14      发布人: jackson

    夏日的高温常常令人浮躁,但幽静的夜晚,却透过丝丝凉意和冷若冰霜的月光带来了一些静谧,一些哀伤。时光伤逝,随之流逝的还有一些轰轰烈烈记忆以及浩浩荡荡的理想。虽然,那些画面如同随风散落的章页一般,极不规律的出现在眼前,而那些往昔和曾经,已经如吹散在天空中的泡泡,不再触手可及了。

  婉转时殇,伤感、彷徨……

  在这个“速食”的时代中,我们尽力坚强,没有时间忧伤,而等我们回头张望时,才怀念感伤,如果往昔已一去不复返,那,未来又是什么模样?

  一位76岁的老人告诉我,曾经的经历,是好,是坏,都是人生的练兵,直到我退休后再回来工作,我才跟我自己说,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题记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简介

  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人中的一员,从建设一汽开始;他成长在被称作中国汽车工业之父的一汽厂长饶斌的身边;他经历了一汽开创的解放牌、二汽的东风卡车和南汽的合资项目;他是一位76岁高龄的老人,却依旧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继续为汽车行业做着深刻的贡献。他说,一汽是“我的摇篮”,二汽是“我的再交友”,南汽是“我的成长锻炼”,再回来工作,才刚刚开始!相关阅读:MSN汽车名人访 中国汽车奠基人陈祖涛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

  “我是在1935年生的,小的时候从苏州家乡,到了妈妈工作的上海。我的父母亲在我11岁的时候离了婚,所以我从小就有特别强烈的责任感,觉得应该担负些责任,帮忙补贴家用。”回味起儿时的那段经历,滕伯乐依旧记忆犹新。

    小的时候他就到文教用品的工厂打工,之后在求学的路上,他选择了会计专业。在现在如此热门的专业,按滕老的话来说,当时完全是因为处于家庭困难的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不可能像现在那样考虑得很周全,但是这恰巧成就了他人生路上的一个很正确的选择。

  我们在人生路上不可能每一步都是对的,但我们要相信,这是对的。

  “当时真是需要建设人才,特别是缺经济和会计的人才,所以那个时候华东工业部录取了我,石油工业部上海办事处也录取了我。我后来到了华东工业部(后来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华东办事处),再因为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而离开上海去长春汽车长支援。”

  “当时不但年轻,而且认为男儿志在四方,那时大家都以能去支援这156个项目为荣,只能用热血沸腾来形容。”滕老还自嘲的笑道,“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谁愿意离开上海真是傻瓜”。

  来到北国之城长春的那一年,他才19岁。

  而这一次离开,也使滕伯乐开始了他为中国汽车事业漂泊、奔波的历程。

  在滕伯乐看来,这次启程无论是远离故土也好,四处漂泊也好,都完全值得,因为他来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之一、被称作中国汽车工业之父、当时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的饶斌的身边,开始了自己的汽车人生。当时年轻的滕伯乐给饶斌当了几年秘书,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的汽车如何从无到有的崛起,他看到了当时大家对汽车那份炙热且浓烈的爱,他更看到了饶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

  他说,在老同志身边,学到他们的品德和精神,是我终身受益的财富。

  “饶斌是一个事业心很强、责任心也很重的人”,在滕伯乐的眼中,饶斌是一个始终以事业为重的人,从不拘泥于个人的得失。而秘书身份又使他有机会了解到许多旁人难以知晓的“小事”。当时那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也变得更加有血有肉。

  按照当时一机部的规定,一汽厂长和党委书记的工资是276元,相当于八级干部。而饶斌从东北局调到一汽前,曾担任松江省副省长见哈尔滨市市长,是六级干部,月工资311元。因此,他这个厂长的月工资就比党委书记高了35元。

  1956年,国家进行全国职工工资级差调整,饶斌三次打报告给吉林省委和长春市委领导,请求将自己的工资降低35元,最终获得同意。他认为,既然厂长和党委书记是同等职位,就应该享受一样的工资待遇,自己不能特殊。

  我们不能用金钱去评价一个人,但是却可以从一个人对金钱的态度,看出些什么。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35元,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不仅如此,饶斌在汽车产业上也费了相当多的心血。滕伯乐说,当时虽然有苏联的技术援助,但是要造中国自己的汽车,路途依然艰辛。

  “但是,一汽刚刚投产以后,1953年建厂,1956年投产,到了1958年的时候,就有两款小轿车——东风小轿车和红旗高级轿车走出来了,送到北京献礼,后来再做防弹车。从汽车的研发速度来看,就知道饶斌在一汽的自主建设上投入了多大的心力了。”

  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困难和险阻可想而知,而在当时的环境,即便迈出了第一步,再迈第二步却并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右三)

  虽然一汽当年计划的年产3万辆,但是与产量挂钩的因素还有很多。那时候的汽车制造,首先是以料定产,汽车用的特殊钢材都要进口,有多少钢材再计划分配生产多少辆汽车。后来是以油定产,油不够了,也不能生产太多辆汽车。最后则是以路定产,公路没有发展起来,汽车又怎么行驶呢?

  然而,即便这重重阻力,和下级关系极好的饶斌依然带领着全厂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大家群策群力,如何开拓进取、如何提高产量。

  “他基本上是这样子,劳累了一辈子,最后,也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虽然饶斌已经离休,退下了以前的岗位,但他没有在原来的工作单位安排办公室和秘书,只是由司机是跟着。但他不停的在家里办公,操纵着上海大众的上马和推动一汽的发展。当时他在一汽刚开完会,本准备隔一段时间再去往上海,但为了着急见即将出国的上海市副市长,当时已经年届83岁的他只身前往上海,随行却连一个秘书都没有。于是,过度的劳累再加上高温的侵袭,饶斌病倒了,虽然得到抢救,但脑干却已经受伤了。

  那个时候与饶斌交情匪浅的江泽民任上海市市长,但即便倾尽全力抢救,仍无力回天。

  “我当时在南京,一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马上跟其他的领导赶到上海的华东医院探望,那个时候,饶斌已经不会说话了。”滕伯乐心疼的轻声言到,“假如他当时休息一下再启程到上海,也许不会是这样;也许他当时带着随行的秘书或司机,也不会是这样;如果当时天气冷热的刺激不是那么的大,同样不会是这样。而这一切的因缘际会,都是由于饶斌对汽车工业的建设问题太过于操心,也许,他比任何一个人都希望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更好一些、再好一些……”

  之后的一个月,滕伯乐都待在上海,他亲自陪饶斌的家属一起操办了丧事。而之后饶斌太太的丧事,也是滕伯乐一手操办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