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印记——山西中条山541兵工基地大揭秘 (十七)
分指里工人的工资不是很高,基本上也就是五、六十块钱,但由于住房、水电、教育、医疗全部免费,加上那时候物价超低且相当稳定,一个职工养活一家四、五口人是富富有余。粮食按工种供应,从二十八斤到三十二斤不等,干部低,工人高,每斤不到一毛钱。食油每人半斤,现在看是少了些,但是那时以粮为纲,不可能有更多的地去种油菜、花生。肉属于副食,每斤七毛六分钱,凭票供应,确保每个人每月都能吃到肉,而不是部分人吃肉。
由于分指的人大都来自大中城市,所以不论从生活各方面都在地方上领风气之先。县城里的人没有见过带裤线的裤子,当541的职工到各个县城办事,他们才发现裤子还有这样的穿。令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不知道裤子上的线是怎么弄上去的。分指家属区的街道,路灯明亮,水泥马路很平,从改革开放兴起了高跟鞋,分指的女人们就昂首挺胸地穿了起来,而这时候县城里都还连个像样的街道都没有呢。即便是现在的侯马市,那时候全市连附近农村的人口加起来才十几万,就铁路西面有条老街,窄窄的街道,低矮的平房,十字路口有个商店和饭店。就这么个地方,据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慈溪太后亡命山西时还在路西的小巷那住过呢!但侯马市彭真的老家倒是真的,至今侯马火车站的大牌匾上还有彭真的题字,落款写着傅彭真。八十年代初,当侯马的街上开始有星星落落的楼房出现时,位于市中心火车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