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超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0945
本馆由[ 思念你的人 ]创建于2010年05月23日

历史的印记——山西中条山541兵工基地大揭秘 ( 三 )

发布时间:2010-10-31 07:29:13      发布人: 思念你的人

楔子

中国的三线建设是party中央、Mao.ZD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早在1964年5月,国家计委李富春等向毛主席、party中央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时,Mao.ZD就提出制订计划要考虑备战,并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原计划在二线打圈子,对基础的三线注意不够,现在要补上。1964年8月,C.P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讨论研究三线建设问题,会上提出为了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

在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里,Mao.ZD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的范围是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雁门关以南,昭关以北地区,包括桂、粤、湘、鄂、豫、晋、青、甘、陕、滇、黔、川13个省和自治区。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争爆发,中苏关系异常紧张,前苏联领导人曾决定对中国的重点军事工业进行毁灭性核打击,从积极备战的角度出发,我国上上下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为了保证三线建设顺利进行,Mao.ZD决定对一些重点三线建设基地和工程实行军管,甚至直接派军队去施工。同时,考虑到战争的威胁已经临近,为了抢时间,他要求三线建设的速度也要加快。中央根据Mao.ZD的这个指示,提出了三线建设要与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的口号。当时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要抢时间把沿海有些工厂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将其部分设备搬到三线去。而且搬迁要越快越好。因此,三线建设在结合沿海、沿边企业搬迁的基础上同步大规模展开。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