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垧靖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100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5月25日

郑垧靖:主要事迹之包村抓产业工作

发布时间:2010-05-25 09:04:3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2010年05月19日 15:42:51  来源:云南网

    郑垧靖同志于2003年借调到乡政府,借调以来,特别是担任党委委员以来,他都分别挂钩各村指导群众干产业,促增收。在挂钩村期间,他根据村情认真分析,结合实际,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如:

    (一)山葵

    平达乡的山葵产业2003年开始落户于黄连河、安乐两个村,黄连河村属典型的冷凉、民族集居村,没有任何产业支撑,农民收入非常困难,当郑垧靖同志作为驻村工作队员被分配到黄连河村,他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觉得山葵产业很适合在黄连河发展,结合当时政府对山葵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他决定在黄连河村发展山葵产业,但是遭到了当地部分群众的极力反对,部分觉得此项产业可行的群众也不敢“冒险”尝试种植。郑垧靖同志身为一名产业工作队员,他总是走东家串西家,和群众促膝交谈,引导群众发展产业。他开始找到了黄连河村石洞河的余文孝了解群众对发展此项产业的想法以及顾虑,他发现多数群众还是有想种的念头,主要是担心是否种植成功和种植出来后的销售渠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与收购方取得联系,请来技术员,签了收购合同,打消了群众的顾虑,黄连河村部分群众就开始小面积的试种,在种植过程中,不管是天晴下雨还是节假日,在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群众在种植技术上遇到的问题,他都一一给群众解答,如果不懂的他就及时雨技术人员联系,保证不超过三天他就为群众找到解决的方法。从开始挨家挨户的做动员种植79.5亩开始到现在成立合作社,群众自愿申请种植312亩,实现产值54万元,他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发展到如今,山葵产业已成为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茶叶

    2007年,郑垧靖同志挂钩小河村,他发现小河村产业单一,以茶叶为主,但茶园老化,品种单一,重载不重管,效益不明显。为切实将小河村茶叶产业抓好,必须进行老茶园改造、品种更新,使其真正体现效益。他曾多次召开村两会、致富带头人会议,最后他觉得必须有一个带头人,通过多方了解,他找到了小河村村民陈必孝,动员他规范性种植茶园300亩,在种植的各个缓解他都为他请来技术人员,亲临茶地现场指导种植、管理相关技术要领,现在种植的300亩茶园已初见效益,给周边的群众起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小河村的群众已逐步转变观念,规范性种植、管理自己的茶地了。现在小河村的茶园就是小河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烤烟

    2009年郑垧靖同志挂钩平安村,为了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他深入了解村情,谋求产业调整新途径,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开始在平安村发展烤烟产业。由于平安村曾经有过种植烤烟失败的经历,村民们都不敢冒险尝试再次种植。面对这个难题,他与村的两委”多次组织召开户主会、致富能手会进行宣传发动,并深入村寨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赢得了一部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确立了带头发展烤烟产业的示范户。他请来县农广校和乡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为他们进行技术培训,与信用社、烟草公司等单位多方协调,争取支农惠农资金,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种植的过程中,他与村“两委”经常披星戴月穿梭在烟地中,对各阶段的技术进行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通过一年的努力,平安村共发展考研300亩,实现产值48万多元,3.38亩早植烟实验获得成功。现在,村民们尝到了烤烟的甜头,坚定了发展考研产业的信心。

    (四)姬松茸

    2004年,由于当时通讯比较落后,为切实解决平达乡外出务工人员与假象亲人的相互沟通联系这个问题,郑垧靖同志想到了利用乡政府网络视屏,建起了视屏见面,互报平安活动(千里亲情一线牵活动),使假象的人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把平达更好的对外进行了宣传,在瑞丽打工的小田坝村民周学茂在与家人联系的过程中通过“千里亲情一线牵”活动使姬松茸老板陈波知道了平达,了解了平达。2008年,当陈波看到姬松茸在瑞丽种植、销售非常好,他想起了平达小田坝村,他觉得几年前在“千里亲情一线牵”活动中了解到的平达跟这里的气候、环境条件很相似,认为平达种植姬松茸很有潜力,他便只身来到平达乡小田坝村找到了李加顺,向他说明了来意以及想法,得到了李加顺的支持;通过对农户的多方动员,姬松茸在小田坝村落了户,2008年个别种植姬松茸农户收入达每棚1万余元,现在,平达乡姬松茸如雨后春笋,遍及了全乡10个村,种植达200余个棚,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大大增加了平达乡农民的收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