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产大学张荫乔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张荫乔老师是我学院的老同志、老领导,在广大师生心目中,称得上德高望重,尽管由于年龄关系很早就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是学院还是继续聘他担任渔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达6年多。后来,青年教师从西非回来后,他主动要求从实验室主任岗位上退下来,让年轻教师蒋传参老师担任实验室主任一职,并义务协助蒋传参老师逐步过度到由他全权负责后为止。而后,张荫乔老师担任学院退管会管理委员,为大家热心服务已达十年之久。张老师始终关心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几乎每天都要到学院四处走走,广泛接触师生群众,了解教学和科研情况。去年年初学院成立“关工委”,张老师也被选为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之一,在校、院关工委的直接领导下,他积极努力摸索开展工作。
张荫乔老师能顾全大局,非常注意自身地学习和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都十分关心。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学习活动中,他除了自觉学习文件、认真听取辅导报告,小组讨论能联系实际作有内容、有质量的发言外,还经常在退休老同志中宣传、传达有关的精神。他关心退休教工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对各人提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能帮助沟通解决的,他总是全力协助沟通解决。所以张老师在我们广大退休教师中很有威望,很有凝聚力,是学院领导联系广大退休教职工党员的纽带和桥梁,有人称之为“粘合剂”。
2、热心党建,关心下一代
张老师的党龄已近50年了,深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下江山不容易,而如何保住江山永不变色更不容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职责,就是教育下一代爱党、爱国、爱人民,保持党员先进性,就是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保住江山的重要一环。
按照党组织的教导,张荫乔老师十分重视并抓紧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他本着对党组织负责、也对申请入党的学生负责的态度,与关工委其他党员同志一起,从仔细阅读入党积极分子的档案材料开始,到入党前的谈话、发展,一丝不苟,抓紧抓实地进行工作。有时,学生要求入党的书面材料比较多,如有一次,仅15人的思想汇报材料就有150多份,合计达300多页,再加字迹不清晰,阅读难度可想而知。张老师采用专人负责、其他党员协助的方法,克服年老眼花的困难,不仅仔细、按时阅完这些材料,还一一进行分析综合,要写出对不同对象进行个别谈话的提要、具体内容和方法等等。谈话之前,自己常常反复学习党章和有关内容,谈话之后,还要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意见进行整理归档,并请其他同志传阅,接收别人宝贵意见并修改后,方慎重填写在每位同学的入党申请材料书中,然后送交党总支进一步审核。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40名学生为中共预备党员,其中包括6名研究生,真正为我院的学生党建工作出了很大一把力。
张老师认为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不仅仅是党建一个方面的工作,还要努力学习、摸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开创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他能创造性地把院关工委工作和退管会工作结合在一起,把教学督导、督学、党建和关心退休人员工作等结合起来,分工不分家地开展工作。张老师在吸取去年教育部对我校评估中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建议请老同志经常性地检查教学文件、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实习实验等方面的情况,参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风建设,这样,既避免了问题重现,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3、参与教学评估,为提高教学水平无私奉献
学校的迎评促建工作始终牵挂着我校广大退休教职工的心,关工委的同志在张老师的组织带领下,除了日常的督教督学和党建工作之外,更是急学院所急。特别是迎评促建到了关键时刻,还有大量教学档案来不及预审时,张老师及时组织众多位退休老教师,帮助学院审查试卷、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有关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达数百份,在审阅过程中,凡发现有误、有错、有漏或不规范之处,均立即进行纠、补、改的工作,退休老教师们在张老师地带领下,经两天的紧张审阅,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没有影响教育部对学校学院地审查和评估工作。参加审阅地教师都很高兴,感到能为学院迎评促建工作做了一点贡献;院领导也很高兴,感到多亏有这些退休老同志的帮助,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评估工作。可以说张老师组织这些老同志扎扎实实为自评和迎评促建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4、做好学院领导的编外助手,为学院的发展继续添砖加瓦
张老师经常协助海洋学院党政领导做好各种关心老同志的工作,凡春节、中秋、老年节、教师节等等,他总是陪同领导走访退休老教工,探望患病住院的老同志,及时送去学校领导和党组织的关怀与问候,并经常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很多退休同志白天同他联系不上,常在晚间、夜间打电话到张老师家反映情况,特别是退休后去国外的老同志经常在夜间打电话,了解老年优待证、教师证、房改补贴办法、医保、社保等各种政策并请张老师代办,能代为办理的,张老师总是及时地帮助办好;即使不能代办的,也总是帮助咨询和寻找解决办法,并及时电话答复他们。张老师平时与老同志的接触和联系也比较广泛,拉近了学校与退休教工的距离,促进和融洽了老同志间的联络和友情。
张老师经常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发动退休老同志为学校的教学工作、迁校、新校区规划、实验室的筹建布置和设备更新及专业发展等方面能做些什么?他经常向院领导提出一些有分析、有内容、有质量的建议和意见,只要学校切实需要,他毫不迟疑,马上按实际情况积极组织相关退休人员,共同为学校的进一步辉煌继续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