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寿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200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05日

刘连寿贡献及成就

发布时间:2010-06-05 14:26:0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刘连寿教授不仅十分了解国际理论研究的动向,而且在实验研究方面也有独到的洞察。他敏锐看到国际上刚刚兴起的高能重离子碰撞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从德国归来后,他着手筹建高能核乳胶研究室。该研究室于1985年成为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的国际高能核乳胶第一合作组的成员。从此,粒子物理所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先后分别成为美国相对论重离子碰撞RHIC-STAR和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ALICE国际合作组的正式成员和中方牵头单位,使粒子物理所及时地加入到国际高能物理实验的主流。

    五十余栽,刘连寿教授耕耘不辍,桃李满天下。刘连寿教授指导和培养了一大批博士后、博士和硕士。许多弟子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学术骨干,为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刘连寿教授在七十高龄甚至病重时还坚持在科研教学第一线,为华中师大物理基地班上课,编写了特色鲜明的“理论物理基础教程”。刘连寿教授因才施教,不断探索物理教学改革,开展“抽签式”教学法,让学生上讲台,取得了显著效果,为物理国家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5年获首届全国高校名师奖。

    2006年,刘连寿教授因犯疑难病症全身浮肿,身体虚弱,医生要求多休息。可是,刘连寿教授依然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基础课。在病情加重期间还带领学生做出了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强相互作用物质发生平滑过渡的物理机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还完成了三本专著的出版和定稿工作。

    刘连寿教授曾经担任全国高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刘连寿教授和武汉以及中南地区的物理同仁一起组建了“中南地区理论物理学术交流中心”,开展了许多学术活动,对各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生素质的提高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刘连寿教授为华中师大学科建设和理科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不但创建了学校理科第一个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而且还对其它理科学科的发展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临终前,深感生命的可贵,还在念念不忘两件事,一是推动物理学院本科教育的改革,二是提高研究生质量,发展创新能力。

    刘连寿教授为人、为学开一代风范。他前瞻性的办学思想,开放性的办学理念,为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严谨治学、悉心育人的优秀品质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为祖国的振兴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