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复戡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216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07日

追忆金石大师朱复戡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0-10-30 12:03:2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追忆金石大师朱复戡二三事

日前长侄携来书画数件,要我指认(皆是先父收藏)。其中有一位立轴双落款,下款称,弟伯行书赠并指正。

朱百行,字义方,晚年号复堪,浙江斳县人。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几乎每周来我家。在我印象中是四十上下的中年人,头梳小分头终年两套西服,夏日淡灰色,冬日藏青色,从未见他穿长衫,满面烟色,因有阿芙蓉嗜好,人又疏懒,当年很潦倒,他带来的书法常托先父代售,但几乎无人收购,都是先父悄悄地买下。有才之人常狂放不羁,他常自诩:“我的字要到百年之后才值钱。”他和先父有八拜之交,尽管穷困,但时常私下周济,先父私下常说:“百行有才,但命运不济。”他的趣事不少仅摘一二。1947年先父当选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即“国大代表”。某日他兴致来称:“佩哥,恭喜你当上代表,后天我请客吃西餐,地址在九江路‘新利渣西餐馆’。11点我们在包房恭候,是日我全家五口(及姨婆)按时到位。从11时直到中午1点未见人影,只能自点自吃。隔几天又来府上,只字不提,我父母也装着若无其事,真名士矣!一九四八年先父患肝癌过世。下半年他来府上拜访先母称:“丘嫂,下月我在南京路先施公司开私人展览,想问嫂嫂借几幅名人字画装门面。先母称:“你自挑吧。”适时我侧立一旁,打开樟木箱,共挑了四幅,一是郭沫若立轴,其二是陶冷月山水夜景,其三是于右任对联,最后是章太炎立轴。朱对先母称,画展开展一月后即归还,因是多年旧交无需打借条。俟画展开展了两个多月仍渺无音讯,先母嘱家兄去查看时对方早已撤销。而朱叔叔居无定所也无从去找他本人。数年后,我和同学赴马当路大华书场听书,前座朱和一女眷并坐。以前他曾和先母谈起正追逐画坛周美人(即周炼霞)。我不敢打搅,此后再也没有见过他。

文革动乱后,我去苏州拜访先父金兰之交吴楚梁律师(东吴大学法律系高材生),听吴叔叔说,文革前朱已去山东,在当地安了家,具体不详。后又问田桓老伯说,朱在当地红得很,鸦片瘾已完全戒掉,真是好事。八十年代初来沪真是衣锦还乡,一大堆衔头。又听说在多伦路置了套别墅,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与先前的他完全是天壤之别。此一时,彼一时,我都快近八十之年,录之予以纪念,不讳名人及长者。但朱叔叔是个真才实学之人,陷于鸦片大瘾而潦倒,最后痛下决心戒掉,潜心治学才能享以大名。录;朱百行事迹如下:

朱复戡

朱复戡(1902—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以复戡号行,鄞县梅墟(今属邱隘镇)人,迁居上海。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7岁能作擘窠大字,吴昌硕称为“小畏友”。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师事吴昌硕,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设计。60年代由上海迁居山东济南、泰安,80年代返寓上海。历任政协山东省委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分所高级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佛教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等职。1989年,上海成立朱复戡艺术研究室,任名誉主席。同年逝于上海。书法四体俱佳,尤擅篆籀,厚重朴实,别具风格。篆刻得吴昌硕亲自传授,1922年出版的《静龛印集》由吴昌硕题写扉页。后又出版《复戡印存》、《朱复戡大篆》、《朱复戡金石书画选》、《大篆字帖》等。


2010年6月8日           (庚寅)立夏 八十欠二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