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可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233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09日

摄影家金可林的追思会

发布时间:2010-10-06 15:48:5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今天,参加了摄影家金可林的追思会。特意约了一个朋友前往。因为这个朋友也是一个喜欢摄影的人,虽然和我一样,也是刚入门。我想让他见识一下什么是摄影师的风采,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我想找一个人陪同前往。这样,我的心里不会感觉那么孤单。

    下午四点,我们开车来到古南门旁的中级人民法院旧址,这是一个稍显破旧的所在,在靠近法院门口的地方有两个人坐在那里说话,见我们疑虑的样子,便问我们是不是来参加金可林追思会的。我们说是。然后他给我们指了路---往里走十几米再往右拐走几步便可看到。往右拐的时候,我看到许多间靠街的房子都有墙垣拆坼的痕迹。 再往左走,看到一个修缮齐整的门廊前摆着好几个大花篮,是金可林曾经任职的桂林旅游质量监测所送的,上面用金字写着"金可林,我们永远怀念你""的字样。我的心里掠过一丝温暖,觉得这个单位真是富有人情味的,也可见可林兄在单位里所受的敬重。一个人受到的总是和他付出的成正比的。再往里走,我看到门廊两边的墙上挂着许多金可林的生活照,有户外摄影时的,有和妻子孩子亲密相拥的,有和朋友参加聚会的,也有工作时的场景照。从这些照片上,我们可以感受一个人的为人。对家人的亲,与朋友的和,对工作的敬,对摄影的迷。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可林兄的这么多照片,我对他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感到他依然活着,活在他的世界里;陌生是因为感觉他离我毕竟很远。

    从门廊往里走,左右两边的房间里都摆着桌椅和水果、茶品,就像一副招待朋友的样子。每个房间里都坐着人,显然都是金身前的同事和朋友,大家都在低声地交谈着,无论男女长少,面容上都透着凝重与叹惋。   

   我继续往里走,来到陈列摄影作品的大房间。中央依然是可林兄的大幅照片,面容沉峻意气风发,和在博客里感觉的一个样。在照片的四周,用鲜花围成一圈,里面还是一层一层的鲜花,显得那么地温馨与宁静。房间里,飘荡着熟悉的音乐声,似乎是他博客音乐链接里的"带着思念旅行"里的乐曲。可林兄博客里链接的音乐,很多也都是我喜欢听的。在心情好和不好的时候,点击不同的音乐来欣赏,心会随着或悠扬或激昂或悲亢的乐曲去体验另外的精神世界,从而忘掉自身的束缚而实现心灵的徜徉。

   房间里有很多人,其中有几个站在花环旁,正低声地和身旁的人说着话,有一个是身材修长的少年,我想这一定是金山了。朝他走去,问了一声,果然是了。我向他表示诚挚的问候,他谢了。正想问候他的母亲,她却朝另一人迎了过去,相见是又有熟悉的朋友来了。我不便再打扰她,便转而去瞻仰四壁所挂的摄影作品来。

    房间的四壁挂了许多可林兄的近作,很多我在他的博客上见过,像<<年轮>>、<<走过系列>><<"然"系列>>,还有入选世界地理杂志的几幅佳作等,也有我从未见过的。从这些摄影作品,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干净简洁、凝重大气、意蕴深厚的特点。"删繁就简三秋书,领异标新二月花",可林兄的摄影艺术已经达到一个很深的境界,这更让我们叹惋他的英年早逝!后来,我看到曾经被它感动并为之写出赏读文章的<<荷殇>>系列,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简洁优美凝练而又满蕴着沧桑的荷花与荷叶,特别是停在那张题头照片前---望着那张青葱翠绿确又缺残斑斓的婷婷荷叶,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涌了出来。生命,何其美好,又何其脆弱!在茫茫人世间,我们能把握什么?生活中的人,特别是怀抱着艺术理想的人,往往追求愈高愈远的精神境界,可是最宏大的理想也拼不过自然的一个夭折。悲乎!叹乎!作为个体的人,我们真是太渺小了........

    在房间里呆了好一阵,我转向外间,在好友留言薄上写下了那首<<再悼阳光不锈>>的送别诗:痛失英才不胜悲,有去缘何未有归?!祈求天公垂大佑,不锈阳光锦云飞。"写的时候,我心泫然恻然,字也写得歪歪扭扭。我想,可林兄在天有灵,一定会笑话我的乱鸦之笔。因为,他对美的要求,总是那么的高。或者,他也会鼓励我,就像他给过我的许多鼓励一样。

   后来,我想到另一个博友的委托,向金夫人的弟媳打听当时出事的情景,知道了一些大概,也不忍再去细究细问,因为,这对每个亲人都是残酷的。我请这位女士转达我对金夫人及其他家属的关切与问候,便怀着低沉的心情离开了追思会现场。

   想要回望,可是知道留不住。不再回望,可是知道已永存。在回家的路上,我对我的朋友说:"人的肉体可以毁灭,可是思想与精神是不朽的。人类的文明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