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16409885
本馆由[ 180*****519 ]创建于2021年11月04日

没有了母亲的春节

发布时间:2022-03-31 12:00:53      发布人: 180*****519

       

  2022131日,农历腊月廿九,没有年三十,这一天就是春节,而这2022年春节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临了。一大早,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天空早已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这是一个漫天飞白絮遍地落碎银的春节,也是我的第一个既没有了父亲,也没有了母亲的春节。不管我适应不适应,情愿不情愿,思虑不思虑,孤单不孤单,它还是这样地到来了。


在儿时的记忆中似乎还没有遇到过春节这一天下大雪的日子,今天这是第一回,儿时的春节天总是特别地冷,亲情总是特别地真,欢乐总是特别地纯,饭菜总是特别的香,游戏总是特别地美,衣服总是特别的新,天空总是特别地蓝,鞭炮总是特别地响,追逐玩耍,赶集上店或者去别人家拜年,总去寻找或者追捡哑响的小鞭和二踢脚,然后把纸捻扒出来在夜间燃放,实在扒不出药捻来的就只有把火药扒出来,在夜里声音和火光都是如此地惊天动地璀璨无比,那种纯粹而且天然的快乐以及童年的时光已然不复存在了,而那一两角的压岁钱更是体现了父母长辈对儿女 侄孙的最为原始而且真诚的祝福和祈愿。而那对长辈约定俗成的每年一次的磕头也是不必可少。


现如今,深切地感受到农村特有的春节的气息虽然似曾相识却已经不似以往。这不仅仅是因为没有了父母在世上,还由于24届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农村禁止放鞭炮,没有了山村里二踢脚的响声,没有了空气中特有的鞭炮炸碎时飞舞如雪的爆竹碎片以及空气中特有的火药硝烟的气息,这个年过的少了不少的颜色和韵味。尽管如此,我还是极其珍惜这个农村的这个春节,我知道以后会很少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这不仅仅是父母不在老家不再,还由于我们的年纪越来越大,而这生我养我的家乡终究会成为他乡------他人的故乡。

  

 因为母亲已经不在世间,所以我也就没有必要在哥家过这个春节,尽管嫂也邀请了,但是我还是选择在唐家村过这个春节,至少在这里我不会感到拘束和不自在,在这个世界上,我生命中最爱的两个女人已经走了一个,现在只有我的爱人,我要用余生好好地陪她,没有任何理由。她在哪里我就得必然得跟随她在哪里,没有其他的选择。另外在嫂家,那里是欢声笑语,儿女双全,新婚燕尔但是我还是一个局外人,那里所有的一切对我都是无法也不想融入的,唯一的亲近是哥哥,但那也仅仅是众多人里面的唯一啊。在这里却是大不一样的,不仅仅是老婆孩子在身边,而且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如此地熟悉,而且大姨姐依旧和从前一样充当着老母的角色,早早地起来张罗着吃吃喝喝,早餐后大家一起在风雪当中贴起了春联和挂签儿,大姨姐是13年前岳母离世后一直坚持在唐家村老家居住,依旧扛起了一如岳母在世时的大旗,使这些妹妹和妹夫们一回到家就犹如母亲(岳母)在世时的感觉,这期间有多少的不易和坚持,大家都十分清楚,岳母家的房子已经80多年了,比我家房子还老,但就是在土石混合这个老房子里,亲情和欢笑要比那些青堂瓦舍的房子里不知浓厚了多少倍。五个姐妹的家庭亲如一家,五个姑爷如同手足,这就非常不错了。每到正月,姐妹们携家带口而来,白天的炕上炕下两桌丰盛的饭菜,一桌饮料一桌饮酒从未间断过,一到晚上作为新姑爷子还可以享受夜宵,而到了“捂被”期间,两间屋子里如同大车店一样横七竖八横躺竖卧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二十来号人挤挤插插,亲情就这样弥散在整个屋子里浓的化不开,连房子里的每一粒尘土都能感受到这样淳朴且浓厚的亲情。

   

  50来年了,那么多的春节都是在父母身边度过的,除了2010年的宜巴高速值班没有回家,没有一次不是在父母身边度过春节,只是在三年前没有了父亲,今年又没有了母亲,没有了有父母居住的那个老家已经破落凄凉,使得这个春节已经完完全全地变了滋味,再也找不回父母双全的那个温馨和亲切,以及小屋院落的整洁和安静,现如今,满院子的灌木,满地的枯黄的叶子,父母在世又如何能够任由居住几十年的老房子变成这样,但是现在我们都感到无能为力,谁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自三年前父亲离世后的每一个春节我们无论老家还是沈阳都不能贴春联和挂签儿,未到三年,母亲又离世了,这样的情形还要继续三年。

   

那么多个春节,从儿时到中年,再到现在50多岁的年纪,儿时的记忆的春节是那么地明晰,记忆中春节那滴水成冰的寒冷,那腊月二十九夜间的金黄色的油条和香喷喷的豆油特有的香气,那腊月二十六开始做出来的肉透透的豆腐,还有腊月里蒸豆包屋里屋外的忙碌和欢笑,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豆包特有的香气以及揭锅时的蒸腾的白汽,帘子边半结冰的水碗用来沾水不至于沾手,以及旁边半冻的堆积起来的豆包,以及杏树下长长的饽饽帘子,自然家里的猪狗和驴马也能享受到几个豆包,在下屋里有赶集上店或者村子里汇肉时的牛羊肉和数量不多但是年味十足的鞭炮,还有就是从年三十早上就开始的浓浓的卫生香的香气和热腾腾的上供的馒头,还有就是一年一度的丰盛的下午的饭菜以及一年一度的除夕夜的饺子,还有就是除夕夜晚上太阳落开始一直到十二点多睡觉前的上供的不能间断的接香,还有就是“接神”时的由父亲亲自叠制并且烧到各个地方的三角纸,以及当院中的的用芝麻秸秆做成的篝火堆,寓意着芝麻开花节节高,还有就是接神之后屋里屋外热腾腾的煮饺子的白汽以及饺子的香气,再有就是追在父母和祖父身后抑或身前的磕头和亘古不变的称谓,以及吃完饺子后的一角两角抑或一块2块的压岁钱。


晚上守岁期间,也会看现如今已经变了味道的枯燥无味的程序化的晚会,因为姨姐家里供奉诸多的菩萨神祇,我还是和在老家一样,按照佛门礼仪上香礼拜,只是老家的菩萨神祇,我只能在这个春节不由自主地冷淡,待过几天再去礼拜磕头。


以前春节前回家,少不了坐火车到锦州,再坐城际班车到大屯,再打麻木车到村里,后来高速公路通了,就联系了城际抑或省际的私人的长途班车,能电话预约并且在离家最近的高速公路路牌下停车,之后走百十来米就到家了,到家的次两天是我“大洗”的日子,父母年纪大了,劳作时间长,室内卫生也没有时间搞衣服也没有办法洗的干净,只有我回来,因为要过年了,我无论屋里屋外都要清扫一遍。

 

最近几年,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多了起来,也就能从沈阳搭乘亲属的私家车,使得无论回家还是离家,都少了不少的奔波。


在这个特殊情形下的春节,也是第一次在唐家村姨姐家过的春节,外面大雪纷飞,屋里面依旧饭菜飘香,只是儿子总是在看手机玩游戏,利用这仅有的闲暇时间放松学习之余的紧绷的神经,而得知我们要在这里过春节,大姨姐准备了购置的或是自家的很多美食,这个春节也是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