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迈先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1993303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03日

人物介绍(一)

发布时间:2010-12-03 17:17:1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朱自清北京大学毕业后,辗转于江、浙一带的几所中学教书,因此,童年时代的朱迈先大部分时间都在扬州祖父母身边度过。1925年,父亲朱自清北上,只身去清华任教,随后母亲武仲谦带着最小的两个弟妹去了北京,他们兄妹四人仍留在祖父母身边。不久母亲去世,父亲于1932年新娶了后母,第二年,父亲和继母陈竹隐才将他接到北平去念书。这时他已14岁了。父亲将朱迈先送进北平城里的崇德中学(现北京31中)念书,他很快成了班上的高才生,日后成为电影界名人的孙道临那时与他是同班同学。
  在崇德中学读书期间,朱迈先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在校期间,他还负责编辑学生自治会的刊物《崇德学生》。除此之外,朱迈先还经常向一些文学刊物投稿。那时,在国内的一本由茅盾主编的颇有影响的报告文学集中,就收录了朱迈先以“幸不留”的笔名撰写的《北平一日》的文章。朱迈先的所作所为还在同学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著名剧作家黄宗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人的影响很大。早些年,杨振宁先生回国探亲时,曾向我国驻英大使陈肇源询问过朱迈先的下落。
  朱迈先还是当时北平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那时的他已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与北平的许大学生一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积极投入到“一二·九”学生运动之中。1936年,还在读高中的朱迈先就已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