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受人尊敬的真学者就这么快的走了
发布时间:2013-01-26 10:49:32
发布人:
我的精彩
发表时间:2013-01-24 10:56http://xiaoxi.fyfz.cn/b/727985
上午10:20收到C院长的短信,问我是否知道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
先生从查出病症到去世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像嘟儿当年说子尤,走的太快了。刚在网上看到先生在病床上和嘟儿的照片,先生尽管面色憔悴但仍乐观淡定,嘟儿也俨然是他的坚强后盾。
有一段时间没和先生电话联系了,但还是常关注先生又有什么大作面世或又去哪儿讲学了,总感觉先生有不竭的精力和思想。2008年先生来复旦以后创建高研院,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影响日隆,遍及海内外。
今年元旦还给先生发短信的,但没有收到回复,没想到先生已经生病住院。以前每次过节发去问候短信都立马有回信的,但这次也没太在意,以为先生比以前更忙了,学生由于学业不进,也不敢多去打扰先生,不想这成了最后的联系。
先生于我有恩,学生永念于心。大约是2006年左右,先生曾邀请我去吉林大学参加他主持的一个学术研讨会,并安排我大会发言。之前我与先生并不相识,更没有交往,先生当时已经是学界的名家,于我这样的一学历资历尚浅的后生,关爱提携有加,让我倍感亲切和温暖,当时就暗下决心在先生的指点下好好读书,但无奈学生生性愚钝,进展不大。尽管如此,先生仍不离不弃,无论是对先生“理想图景”理论的研读,还是后来去复旦后专门约我见面。高研院每年有好多课题,先生曾认真为我拟订题目,指导我阅读,后来有些习作发给先生,先生也是每篇都加批注。先生的为学精神和学术品格是学界公认的,他对哈耶克的研究,对国内社会科学领域重大问题的研习和把握,都是敏锐、独到而有见地的。先生的离去,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研究领域的重大损失,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甚少有人能替代。
以前常听先生说嘟儿的成长经历,她怎么停学在家由先生陪着读书,后来因为怕她不知道什么是“坏”,才又经她的同意后又去了学校,嘟儿的作品常常是我课堂上讲课的素材,她现在该是个大学生了,一个可以接先生班的才女,先生的事业后继有人。
愿先生走好,在那个更为美好的世界里继续您心爱的学术事业。
眼睛依稀模糊中写下这些,是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