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亲的爱
又是一年清明到,我时常想起母亲,想念母亲,想到她对我的爱,也想到她的最后时光。大概是我也到了老年吧,容易伤感、容易回想往事。
我是我妈妈的第一个孩子,听说我是早产一个月来到人世间的,不知当时母亲第一次做妈妈是什么感受,怕是又担心又疼爱我这个小生命吧。听说很小的时候在沈阳,我很爱哭,因为父母亲要上班,专门请了一个保姆带我,因为听不懂我说什么,不合我的意就一直哭,哭到父母亲下班回来,邻居都说这个南方孩子太能哭了,恐怕我的哭是最早带给母亲的麻烦吧。
我小学一年级是在沈阳上的,上学之前在家里父母亲就教我认字数数了,等上学报到时,听说已够得上二年级水平了,母亲第一次为我感到骄傲,但考虑到年岁小,还是从头上起。三年级是在北京管庄上的,记得那时我刚到北京,语言不通,学校离家又远,开始都是母亲接送我上学,每次放学我都眼巴巴地盼着母亲,母亲是我的依靠。
初小期间我体质比较弱,得过一场肺炎,比较重,为此还休学了一个月,记得母亲带我去北京市里的大医院看病,冬天刮着大风,很冷,那时没有的士,乘着一辆黄包车(三轮车),至今仍然记得,母亲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高小之后,体质慢慢好了起来,我学习上一直努力,成绩名列前茅,高中考上了北京师大女附中,母亲送我去学校报到,我那时成了母亲时常挂在嘴边的骄傲。
文革来了,打碎了一切,在极左思想的鼓动下,我不顾一切地去了内蒙插队,全然想不到父母亲的担心。一次,我从马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胳膊,怕父母亲担心没有告诉他们,母亲后来从学校得知了消息,心急如焚,直到我伤愈拍了一张照片回去才放下心来。我在内蒙的四、五年,是母亲最操心的时光,那时我们兄弟姐妹天各一方,母亲心挂多处,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啊,原先就患有的失眠病也是从那时更加重的。
后来我得了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到处求医问药,先是在北京看,最后跑到杭州,几经住院、转院,母亲专门请假一年多到杭州来照顾我。那时她几乎每天要往返两个多小时从家到医院来守着我,中午却只买个豆沙包充饥。邻居们后来对我说,母亲因为担心我,常常以泪洗面,几次晕倒在河边,母亲为我付出的心血真是太多太多了,我该如何回报?也许是母亲的爱感动了上苍,我的病终于有了转机,76年到蚌埠时已基本稳定。后来在整理父母亲遗物时,我发现了两大信封的资料,都是在我生病期间他们搜集的治病偏方和与插队的生产队联系函,父母的爱就是这样默默无闻而不求回报。
我的工作和婚姻大事,也是母亲他们的心事。因为病情对身体的影响,我已不能承受体力劳动,正好当时有个政策,父母退休子女可以顶替,就这样,父母亲在正当年富力强的年龄退休和提前退休了,让我和何青顶替了他们在玻璃院找到了工作。也许过早退休也会加速一个人的老化,但父母亲为了我们又是无怨无悔地承受了。刚上班时,我对能否承受一天坐八小时工作心存疑虑,但在父母亲的照料、鼓励和支持下,我成功了,后来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我已能够胜任更多的工作量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工作努力,并参加了不脱产的学习,终于取得了大专文凭,后来又被评上了中、高技术职称,承担了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些也都成为了母亲的骄傲,我想她那时一定是欣慰和以我为荣的。
1988年,父亲患了脑中风,经抢救挽回了生命,但却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母亲承担了对父亲的陪伴和照料,后来我们又找了保姆。在父亲生病期间母亲也时常心脏不好,还犯过一次脑梗,直到那时我才感觉到父母亲是老了,需要我们照顾了。我尽力承担着他们的日常起居和家务,带他们看病、住院时看护,找保姆,这一切我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做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所以那时我一直认为在周围人群里我们是最孝顺的了,但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先不说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竭尽了全力,是否千方百计为他们寻医问药了,与父母亲对我们的付出相比,不及其十分之一,就是对他们身体的痛苦也没有感同身受,甚至还有责怪母亲是独生子女娇气的想法,现在我们老了,各种病痛开始上身了,才真切地体会到他们那时的感受。另外我还有固执己见、听不得不同意见的毛病,为此有时还埋怨和对母亲发脾气。有人说,孝顺就是陪伴,是的,父母亲的最后阶段我们都在身边陪伴着,但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精神上的需求,却忽略了关心,只关注物质生活需要,那是一种低级的孝顺,父母亲晚年缺少的正是精神上的抚慰,可我们却觉悟得太晚。在发现母亲不吃饭、不讲话情况时,我也曾想过办法与她沟通,编卡片教她认知,但成效甚微,母亲本是一个爱说话、为人热心的人,怎么就这样了呢?如果早一点多与她言语沟通、交流思想,她也不至于把自己封闭得这么早。母亲还在以我为荣吗?她是不是对我很失望?失望于这样一个本想全心依靠的女儿了呢?每当想到这些我就非常后悔和难过。
老话说“子欲孝而亲不待”,我后悔自己的迟钝和麻木,也恨我自己固执己见的毛病,假如有来世,我一定不会让母亲失望,但可惜不会有来世啊!
从现在起我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认为什么都是自己对而责怪别人的不是,要懂得感恩,要多体谅别人的感受,多关心对方,人的一生太短暂了,要好好珍惜今后的每一天。
母亲的大女儿 2021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