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286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9日

罗广斌-家庭环境

发布时间:2011-01-29 11:19:22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家庭概况

  罗广斌出生在成都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祖父是川东忠县的贫农兼木匠,父亲十九岁中秀才,科举制度废除后,被保送进入成都东洋学堂。罗广斌出世时,父亲在川大法学院任训导,毕业于法政学校的母亲,在高等法院工作,父母均系国民党员。大哥罗广文早年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回国后参加国民党军队,是国民党第七编司令,统率17万大军,负有国民党西南防务重责。罗家声势显赫,田产富庶,在洪雅县每年收入过千石,成都收入约百石,另有房产三处。罗广斌从小生活在非常优裕的环境中,被家人溺爱,未尝过生活的愁苦滋味。
  

1939年2月---1943年

  1939年2月,为躲避空袭,罗广斌随父母暂时迁居到洪雅县城,就读于洪雅县中学。他喜欢文学,爱读欧洲古典小说,少年早熟。1940年,读初中四期的罗广斌与同学牟学莲产生恋情,罗广斌异常执着,这时他还不满15岁。他被匈牙利作家尤利巴基在《秋天里的春天》中描述的纯洁爱情打动,渴求真挚的情感。单纯的罗广斌认为家人非常爱他,一定会理解他,但家人知道他与家道中落的商人女儿的恋爱关系后,坚决反对,原因不是因为他早恋,影响学业和成长,也不是嫌牟学莲的人品才貌,唯一的理由是“门不当户不对”。母亲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家的子弟,不能作商人的女婿,就是我们不管别人也要说闲话,骂我们家教不严”。这个保守的封建家庭对追求自由的罗广斌非常严厉、专制。为切断罗广斌与牟学莲的关系,父亲中断罗广斌在洪雅的学业,将他带回成都,并对他的一切行动进行严密监视。从1940年到1943年,罗广斌在家里度过了三年囚徒式的封闭生活,三年的禁锢并未锁住他对生活的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却加深了他对家庭的不满,对腐朽的愤恨。罗广斌逐渐看清封建家庭和封建社会的毒恶,看清封建势力对年青人的专横控制和压迫。恋爱遇到的巨大阻力触动了罗广斌性格中的叛逆因子,他渴望挣脱樊篱。为追求自由与平等,他与家庭抗争,甚至与父亲打了一架。

结识马识途

  正当罗广斌与家庭的矛盾激化,但又苦于无法找到重获自由的出路,而陷入痛苦时,他遇到了同乡马识途(西南联大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马识途同情他的遭遇,支持他的反抗精神,并真诚地告诉他:“恋爱是年青人的权利”。在马识途的帮助下,罗广斌对个人恋爱与家庭情感的矛盾冲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认识到为追求个性解放,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只有一条路:离开令人窒息的家庭,呼吸新鲜的空气,寻找新的人生坐标。

1944年初

  1944年初,罗广斌跟随马识途到昆明西南联大附中学习。在这里,他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并经过“一二·一”学生运动的锻炼,认识到“血是仇恨的种子”,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从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投身于人民解放和民族解放事业。在西南联大附中的学习生活,是罗广斌人生的转折点,他摆脱家庭的束缚,走上革命道路,找到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和信念。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