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考茨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3466
本馆由[ tb5l3 ]创建于2010年01月09日

天才的孤寂之路---卡尔.考茨基

发布时间:2010-10-14 23:25:44      发布人: tb5l3
(一)

1938年11月8日,卡尔.考茨基悄无声息地逝世了。对年轻一代来说这个名字无足轻重,但曾经有一个时代,考茨基是教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真正导师。

顺着时光,回溯而上,1881年3月的一天,德国工人运动领袖倍倍尔领着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来到伦敦拜望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交谈中,话语权总是被这个“毛头小子”掌握着,他负手而立,夸夸其谈,在两位大师面前没有丝毫的怯意,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马克思用他深邃的目光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这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自恋狂!他的聪明使他丢掉了谦虚,他的自负也遮住了他望向远方的双眼。

就像树苗成长为大树,需要不断的修剪枝叶一样,天才的成长也是如此。马克思很想把这个孩子留在身边,用他的敦敦教诲来感召这个孩子。因为他知道,自己渐趋衰老的身体恐怕已经无法再继续支撑他尚未完成的事业了,他需要一个接班人,接过他的事业,并能将其继续发扬光大,显然,眼前的这个孩子是他最为满意的人选了。

等待是最静态的变态行为。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结果。因为此间的过程往往很痛苦,但一句俗话: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你就只能等待,唯一的期望便是满意的结果。马克思也需要等待,等待这个孩子能成长起来,只可惜,马克思没有多少时间了,两年后,马克思怀着巨大的遗憾,在伦敦闭上了自己的双眼。他最后还是没能等到天才成长的那一刻。

其实,马克思无须等待,因为天才就是天才,无需雕琢,就能发出耀眼的亮光。从1882年起,考茨基就进入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中担任主编,天才开始闪光了!1882年著《婚姻和家庭起源》,1887年著《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906年著《伦理学和唯物史观》,1908年著《基督教的起源》......一部部辉煌的著作,天才已然升华,从此,第二国际又多了一位领导者,一个天才的领导者!他将是“无产阶级永远的财富”!

(二)

也许仅仅是出于对自己祖国的袒护,有意无意间,考茨基背离了他原本的思想之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参战,作为德意志王朝的子民,考茨基背叛了自己原本的坚持。“超帝国主义论”适时推出,天才彻底的背离了天才之路。

其实忠诚与背叛,仅仅系于一念之间,也许上一刻你仍然忠于自己的信仰,而下一刻则已离经叛道,为所欲为。考茨基也在这一念之间,误入歧途,走上了离经叛道之路。

但是,我们却不能责怪考茨基,说他是叛徒。考茨基只不过是在祖国和信仰之间作出了一个选择罢了,大家希望他能选择前者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后者。其实仔细看来,“超帝国主义论”多少显得有点牵强附会,这并不是天才的一贯风格,但他却这么做了,很显然,天才在掩饰,为祖国掩饰,也为自己的痛苦抉择而掩饰。

(三)

我们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同样地,天才似乎本应快乐,却常常忧虑,天才似乎本应富足,却常常贫病交加,天才本应样样都有,最终却一无所有。

考茨基是天才,是不世出的天才,但也正因为是天才,注定了他一生的孤寂。他踌躇满志,却因为孤寂而郁郁寡欢;他才华横溢,却因为孤寂而瞻前顾后,他独具慧眼,却因为孤寂而鼠目寸光。因为孤寂,天才永远也只能是天才,他怯懦的性格就想一捆缰绳,彻底的束缚了他本能驰骋万里的思想,说到底,终其一生,考茨基都只是一个天才的评论家。他的性格像他的思想一样缺乏勇敢无畏的突进,而没有这种品质革命的政治便不可能。从第一发炮弹的轰鸣开始,他就错误的采取了和平主义的立场,随后又成为了试图创立第二半国际的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独立党瓦解后,他又回到了社会民主党。考茨基完全不了解十月革命,对此表现出了小资产阶级学者的恐惧,并为此写了不少充满了强烈敌意的著作。他在生命中最后四分之一个世纪中的著作都显现出理论与政治上的完全衰退。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