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4524
本馆由[ 7ze88g ]创建于2010年01月17日

永远的巴尔扎克

发布时间:2012-09-19 14:30:54      发布人: 天使在人间
  在法国首都巴黎第14区圣雅克大街38号,有一栋三层楼房,坐落在绿草如茵、树木茂密的庭院内,它叫马萨公爵公馆。这栋楼房虽然并不醒目,但它门口的会标——“法国文学家协会”却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著名的法国保护文字作者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所在地。法国19世纪大文豪巴尔扎克是该协会的主要创始人。
  巴尔扎克是大学时代和留学期间阅读原文作品最多的法国作家之一。后来,因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我曾多次访问过法国文学家协会。
  当第一次走进协会庄严肃穆的大厅时,立即被巴尔扎克的雕像吸引了,他神态自若,若有所思。当我进进出出不同的处室时,发现许多墙壁上悬挂着我们中国读者熟悉的另外几位法国著名文学家的照片和素描,然而最多的还是巴尔扎克。悬挂在协会会议室正面墙壁上的巨幅挂毯,是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等法国文学家协会主要创始人的画像,但中心人物仍是巴尔扎克。
  为什么在这个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里随时可见巴尔扎克的形象呢?我向热情的主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主人便向我讲述了一个个生动而又有意义的故事:
  巴尔扎克以写作谋生,经历曲折坎坷。他以洞察入微的锐利目光、入木三分的笔锋,对法国的旧制度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恩格斯曾称誉他为“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许多著作,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拥有众多读者的作品。
  1830年4月,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私人生活场景》两卷出版了。为此,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决定朝自己预定的目标继续前进。然而,他深深地为法国文学创作者的处境担忧。虽然法国于1791年颁布的《表演法令》和1793年颁布的《复制法令》确定了著作权的原则,但剽窃、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的行为仍比比皆是,甚至巴尔扎克自己的作品也被他人抄袭。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1833年8月1日,巴尔扎克在致韩斯卡夫人的信中写道:“《欧洲文学》在描写一位皇家卫队的士兵在农家谷仓里讲述拿破仑生活的片断,是抄袭我在《乡村医生》中的一段重要章节。啊!8天以来,那些投机商在剽窃,未经我同意在印刷,有关这一章节的上千册的文章一销而光,既没有注明我的姓也没有我作品的名。他们在打击我而不露声色。他们在窃取我的荣誉和钱财。我这个可怜的人!”
  于是,几个月之后,巴尔扎克在《巴黎杂志》上发表了一封致19世纪法国作家的公开信,再次谈到上面的问题。他不仅描述了作家是怎样成为受害者的过程,同时也呼吁他们团结起来进行斗争。他写道:“出路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承认我们的权利,在于对我们力量相互之间的认可。为了崇高的利益,我们要组织起来,像剧作家那样成立一个协会(1777年,由法国最重要的戏剧家博马舍倡议建立了保护戏剧作者权利协会)。”
  在巴尔扎克的倡议下,1837年12月10日,法国54名作家聚会通过了成立法国文学家协会的计划。1838年4月16日,法国文学家协会正式宣告成立。自成立之日起,协会始终以捍卫作者的权利为宗旨。协会的作用与地位后经法国有关法律确认。
  1883年,法国文学家协会为纪念巴尔扎克对法国文学所作出的丰功伟绩,也为感谢他为保护文学创作者的权利和为促成建立文学家协会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决定出资为他雕刻一尊纪念像。第一位雕刻家未能完成任务于1891年谢世。后来罗丹被选定继承这一重任。在长达7年的工作中,罗丹多次改变自己的构思,最后决定了一种他认为最能表现巴尔扎克特点的神态:翘首天空,发丝散乱,身体被宽大的睡袍裹住略向后倾。他想通过这样的形态表现《人间喜剧》的作者因躲债而隐居,在夜深人静时,受灵感的激发起身即将扑向桌前去提笔写作的瞬间。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罗丹以其擅长的手法通过人体来表现力量,雕刻了近20尊巴尔扎克的像,多次推迟了文学家协会规定完成雕像的日期。然而,当罗丹将其作品展示在1898年的沙龙时,等待着的却是批评和攻击。文学家协会拒绝接受并重新委托他人创作。
  但是,真正的美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伟人的业绩功不可没。在许多法国文学创作者的呼吁下,1950年12月1日,罗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隆重将那尊罗丹雕刻的巴尔扎克的复制像赠送给法国文学家协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