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
他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骄子,中共泉州三十年代党史人物,左联最年轻的战士;他是抗战报告文学及通讯员运动的倡导者、组织者,亦文亦武活跃在前线、后方、游击区,是抗战文艺中心上海、广州、桂林的核心成员,对抗战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解放战争时广州反内战、反迫害、争民主运动的领军人;他参与中共香港文艺、电影、新闻出版、海外宣传工作,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点灯人,是新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先驱;他是落实党中央“五一号召”的统战干部,参与共商建国大计,是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参与《共同纲领》的定稿工作,为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出重要贡献;他参与开拓新中国文化外交,参与制定、实施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与阿尔及利亚首个文化合作协定,与法国首个文化交流计划,在国际斗争风浪中捍卫了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他是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走向亚洲、非洲、欧洲的大文化使者。
主要著作:长篇小说《雨季》《人的希望》《南洋淘金记》《风雨桐江》;中篇小说:《尚仲衣教授》《折翼鸟》《汪汉国的故事》;短篇小说集:《一个英雄的经历》《人间》《大时代的小人物》《危城记》;散文、报告文学集:《粤北散记》《上水四童军》《新中国的十月》《彩蝶--新中国外交官的海外散记》《南线——司马文森抗战纪实文学选》;儿童文学集:《菲菲岛梦游记》《我们的新朋友》;电影剧本《海外寻夫》《火凤凰》《南海渔歌》《血海仇》《故乡》;文学专论《战时文艺通俗化运动》《文艺通讯员的组织与活动》《怎样办壁报》等。主要笔名:林娜、林曦、耶戈、宋芝、何汉章、马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