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王培民安息墓园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49786211
本馆由[ m ]创建于2016年05月02日

固执的老爸

发布时间:2021-04-04 07:02:37      发布人: m
父亲离去已整整五年!期间多次提笔想写点什么,均感手腕沉重、泪眼迷蒙,不得不搁笔!细思量,有太多的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谈起。恍惚间惊觉自己对父亲的了解竟那么少!五年来我四处拨雾探寻:查阅档案、走访亲友、翻阅他留下的每一段文字……追思缀满1800多个日日夜夜!家父具有传统意义上父亲的特质:沉默内敛,不善和子女沟通。父亲晚年,我照顾他最多,女儿的职责,义不容辞!但是我们之间几乎没有一次顺畅的沟通。每次我将大包小包带到他那里,却常常含着眼泪离开。推门进到爸爸的家,放下东西,便开始一边收拾、清扫,一边和他说话。这常令他生气,他一定要我坐下来,和他说话。于是我手里拿一块抹布,一边说,一边顺带把周边的尘土擦一擦。他便爆发:“扔掉抹布,我不说啦!”和谐的气氛顿时凝滞!有时让他把旧衣服换掉,穿件新的,他坚决不肯,宣称:“只要衣服没有破,就一直要穿!”我反抗:“衣服这么旧!你这是给我和哥哥丢脸!别人会说我们!”他总是轻蔑地说:“哼,管旁人怎么说!”于是新衣服都被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柜子里,坚持穿那件早已看不出底色的衣裳,还得意地说:“新的,我就不穿!你们不再买了吧?”为洗衣服也常起冲突,要每周帮他洗一次衣服,他不干,说自己整天没事干,可以自己洗,这当然好啊。但他洗衣服的方式很诡异:衣物泡在水里,一连泡多天,揉一下就提起来晾晒……为这些啰啰嗦嗦的事情,不知道发生过多少争吵。偶尔父亲也退让:“好好好,你是老师,就要自己说了算,那就听你的吧!”于是我可以顺利取走床单、被罩。为了减少冲突,有时也带女儿来,让女儿和他聊天,稳住他,我便可以趁机擦玻璃、收拾灶台!多种角色的我,总是陀螺般忙碌,每次赶过来,都希望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尽量为他多做些事情,真的无暇坐下来专心不二地单纯聊天。可父亲突然就走了,让我追悔莫及。他说得对!灰尘扫掉还会再来,玻璃擦净还会积垢,何必去费心?而那些埋藏在心底的往事及他的想法,我永远不可能再知晓!随着对父亲的了解,固执的原罪剥笋般呈现。父亲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爷爷的祖籍是平遥,在沁源县王和镇开了当地第一家药铺。爷爷奶奶诚实经营、药材品质好,价格公道,也很有爱心,常赊药给穷困之人。药店的声誉在十里八乡渐渐传开,那些临近县城前来办山货的商人,也常带药方子来这里抓药。生意好了,家境也渐渐富裕起来。父亲是家中的长子,随后陆续到来的是四个女孩,相距15年后,才有次子降临。这样的地位,与他很会读书的天分,备受爷爷奶奶的宠爱,在家中的地位被抬举得高高在上,向来说一不二!父亲在王陶读初小时,身为中共地下党员的王校长很关注他,暗中推荐他看了唯物史观等革命书籍。不久学校来了一位姓郭的老师,他曾是阎锡山手下的高参。郭老师向同学们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父亲认为进化论与唯物论不相符,便对他滋生出一些不信任。一次在食堂用餐,父亲看到郭老师嫌饭菜不好,要倒进泔水缸,便冲上前去阻止,引起争吵。这件事被校领导知道后大肆表扬,并很快发展父亲入了党,那年他刚刚16岁。不久,父亲考入了平遥中学。因是党员,常被老师从课堂上叫出来去做些事务性的工作,久而久之,他感到自己学习成绩排名第一的位置受到了威胁。便对琐碎的杂事产生了厌倦,为此多次与负责党务工作的高老师发生龃龉。在此期间,年仅45岁的奶奶突然离世,家中药店被哄抢一空,家道急速败落!一直靠奶奶当家的爷爷,擦干眼泪以扼腕断臂的魄力,舍弃了所有家当,拉着几个巨大的空药柜回到平遥,计划重整旗鼓!不料赶上了公私合营,连上海的大资本家都不能自己做营生了,他更没了机会。这样一来,家里沦为真正的赤贫!父亲留在学校继续读书的机会显得异常宝贵,而他不能静心读书的焦虑也达到了顶峰!他提出要转学到西安,老师不予办理手续,耽误了入学时间,他赌气休学在家。这时,那位王校长带他到了太原,找人测试了他的水平,认为考大学没有问题!于是他们到教育厅招生办,以同等学历报名参加高考。考试前他回了一趟平遥中学,于是有同学将他报名高考的事情告诉了高老师。高考的前几天,教委通知父亲去一下,原来高老师专程跑到太原来反映情况:不能让王培民参加高考,这样鼓励了自由主义,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坏榜样!教委的负责人暗示父亲,只要去和高老师沟通一下,他就可以参加考试。年轻固执的父亲宁可放弃也绝不去求人,他与高校失之交臂。还好,那个年代高中毕业也算高学历,于是他进入了山西省商业厅工作。业余时间爱看小说、写小说,被讥为不务正业。一个老乡是他的上级,有意栽培他,便问他愿意去哪个部门,可帮他调整个岗位。父亲提出愿意去文联工作。领导不以为然:“那地方有什么好?回去再好好想一想!”几天后领导问他想好了吗?他不说话,领导问:“还是想去文联?”他点头,领导成全了他,后来这位领导当了副省长。20岁出头的父亲如愿调入省文联,在《火花》编辑部当了一名小说编辑。由于出生好、是党员,被人事部门重用,经常派他去外调。那时他的创作热情非常高,一连发表多篇小说。不久,也赢来了自己感情上的收获季节。他娶到了省文联走进来的第一位科班毕业的中文系大学生,尽管她来自南方国民党官宦之家,在唯成分论的时代,这是一大短板。或许是对自己错失大学校园的弥补?父亲忽视了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他用自己的稿费到华泰厚做了一套西服,上身一穿,精神面貌彻底改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单位下乡的任务很多,父亲几乎成了省文联的下乡专业户,结婚不到一个月便被派出,各种工作队、社教组,四清、整风,修水库、搞农田基本建设,1966年之前,几乎一直在下乡。婚姻磨合期的缺损,固化了父亲的固执,亦错失了孩子们成长过程的陪伴与参与。情感的释放与表达一直延宕至孙子辈,他对隔代的孩子们蓄满浓烈的爱意! 父亲的固执让他对认定的事总是那样专注与坚守。因早年频繁下乡,他患了胃病。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一家在平顺西沟、李顺达的家乡,居住的窑洞前有一眼泉水,传说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泉水,可以治胃病。老爸硬是坚持了几年,竟把自己的胃病彻底治好啦!社会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也波及到家庭,在我们兄妹大学毕业,步入自己的小家庭之际,父母和平分手。父亲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退休后生活也愈发封闭起来。他的固执有了金汤般稳固的条件。父亲的生活非常规律,有许多近似刻板的积习,比如每餐饭吃2两主食、5两菜,每口食物咀嚼30下再吞咽。熬小米粥,锅开后数数到1500后关火……他从不参加体检、历来缺席各种应酬……他的生活非常节能,绝对符合低碳环保的新理念。不追求过度消费,不追求过度医疗,不追求虚夸,讨厌形式主义,自主独立、不给别人添麻烦,同时也宽容到令人咋舌!前些年他在街边行走,被一辆车撞倒,肇事者竟是司机的媳妇,她无证驾驶!在对方一口一个大爷的恳求下,他放弃了报案,说要给他们留条路。结果肇事者没有承担任何责任,一连数月,老爸默默承受着粉碎性骨折带来的伤痛。远在大洋彼岸的孙女听说爷爷腰部受伤,专程为他寄来了护腰带,他的伤痛顿时减轻了许多。父亲一辈子不会说好听的话,即使是感谢,也缺少温度,最温情的一句便是:“如果不是你们,我早死了!”最后几年,父亲不再下楼,几乎不出门,但是他的生活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因为他一向生活简单,只要每周把生活品送到,再没有任何特殊的需求。本来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也和他一同规划过多种方案:去和我住;雇个保姆;找个合适的养老院;在我的附近租一套房子;回平遥老家养老……每一种方案都说好了,并着手安排,但事到临头,他又以各种理由推翻!理由用得最多的是要等孙女从国外回来,和她同住!我相信连他自己都明白,这是一个逃避的借口。逃避各种可行的措施,逃避因改变可能出现的麻烦。他最怕给别人添麻烦,总在说一个人如果大小便都解决不了,那可是太麻烦了、太麻烦了!当时觉得他很可笑,为什么总要想这种事情?后来他出现便秘,除了给他买来治疗便秘的药丸,还为他准备了开塞露和灌肠包,但是他坚决不允许我上手!最终还是因便秘引发了心梗…… 一生崇尚简单,崇尚自然,崇尚自立的老爸走了,实现了他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夙愿。让我们充满了愧疚,本应为他再多做些什么,本应多听他絮叨些什么,但是……在他过世的前三年,我时常在梦中见到他,虽然还是免不了争吵,免不了要努力去为他做事,而他不允许……醒来之时会久久沉浸在悲伤之中。后来按照他老人家的愿望,将他送回了老家,和自己的父母安葬在了一起。奇怪,从此他很少再进入我的梦境。也许落叶归根,他的心也安宁了?只是我每次去超市,看到某些吃的、用的东西,又会想到他,我再也没有机会买给他了,心好痛!大千世界人来人往,最终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也必将孤独地离去!83岁的父亲走了,带着亲人的牵挂与固执的情怀走了!亲情使我们柔情相连,即使隔着一副冷漠的外表,也可感受到他的关切与护卫!我懂了,他在以固执为器,努力为我们筑起一道遮避风雨的长城。这就是固执的老爸!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