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含英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5308
本馆由[ yvywgm~ ]创建于2010年01月08日

百岁张含英 世纪治水情

发布时间:2010-12-04 16:59:48      发布人: yvywgm~
记者近日来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内张含英老人的居所。生于1900年的世纪老人张含英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语清意明。他生在屡受黄河泛滥之苦的山东菏泽,学的是治水专业,干的是治水的事业,现在还在学习治水的最新知识,思考治水和人生。张含英说,在不知不觉中,100岁就落在了我的头上。我只要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就要做一天事。我觉得生活是快乐的,活着是有意义的。

    长须的由来

      见到张含英的人,无不为他那飘然的长须而惊叹。他今年已经100岁了,长须差不多已全白,却仍然那么整洁、潇洒。问起此事,他说出了一番不寻常的来历。
        1900年5月10日,张含英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这一年正是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年头。受义和团的影响,当地群众掀过天主堂的洋楼。当时的时代氛围、特别是内忧外患的国情,给他幼小的心灵打下深刻的烙印。
      他生在黄河边,吃的是黄河水,时常泛滥的黄河也给身边所有的人带来灾难。在此影响下,他选择治理水患为自己的事业目标,并坚持至今。1918年,张含英考取了当时著名的国立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1919年因参加五四运动,受到校方处分,后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21年他赴美留学,1924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土木工程系,次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利用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为祖国的治水事业努力,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不懈追求。1928年他在山东建设厅工作时,提出了引黄灌溉和发展省内水电的建议。1939年9月后,他历任过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总工程师和委员长等职。1947年他在中国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上发表了《黄河治理纲要》,系统提出了治理黄河的观点和思想。但是,由于当时社会黑暗,政府腐败,战祸频仍,其抱负无法实现。1948年12月,国民党政府风雨飘摇,张含英留在南京迎接解放。为了让人不那么容易认出他来,也就不至于找他的麻烦,不到50岁的他就蓄起了长须。从那时起,他的人留在了大陆,他的胡子也就留了下来,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百岁作者出新书

    1999年月4月,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名是《余生议水录》,作者就是正在迈进百岁的张含英。
      新中国成立后,张含英长期担任水利部副部长,参与领导全国水利水电建设,主持或组织了许多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对黄河的规划、开发、治理、保护等,在此其间,他笔耕不缀。到现在他先后发表论文多篇,专著也有二十三部,如《治河论丛》、《黄河志——水文与工程》、《水力学》、《历代治河方略述要》、《黄河治理纲要》、《防洪工程学》、《水利概论》、《历代治河方略探讨》、《明清治河概论》、《治河论丛续编》。
    1979年退出水利部的工作岗位后,他仍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以中国水利学会理事会的名义,组织召开了“南水北调学术研讨会”,由学会出面组织各方面专家讨论,为决策部门起参谋作用,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随着年龄的增加,他谦虚地称自己不再治水,而只是议水。《我有三个生日》、《盛世吟》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作。
    他给自己目前最后的一本书起名为《议水录》。这本书里除了少数几篇是早些时候的,大多是90年代的。老人说,90年代以来,国家的事业发展很快,出现了市场经济等不少新的东西,我一边学习,一边写些心得,也没有准备出版。写得多了,不知是否有用,挑了几十篇,送到水电出版社去,结果我就成了这家出版社年纪最大的作者。

    年轻党员与“三个代表”理论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却生活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因之使我觉得有三个生日,一个是1900年我自己的生日,一个是1949年解放,一个是1981年入党。这是张含英为自传《我的三个生日》所写的序言,也是他的心声。
    1956年张含英第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风云如何变化,他对党的信念没有动摇,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1981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入党以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工作更加勤奋。
    在张含英的书桌上,正放着《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主要历史经验》一书。他说,我人生中的后二十年的重要性相当于过去八十年,我不学习不行,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几遍。与世纪同龄的他,每天还戴着500度的老花眼镜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读完了认真思考,思考完了还作笔记,到现在为止。他所出的书统统是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第二十二本读书笔记——他自己称之为草稿,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记的,已经写了大半本了。打开张老的笔记本,差不多每天都在记,而且字清句秀,很少有涂改,内容广泛,包括思想路线、祖国统一、转变对水的认识、西部大开发、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等。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11日至6月3日,他做了许多关于“三个代表”理论的笔记,达数千字。他写道,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学习了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更加了解了新中国。

    快乐人生    面向未来

    问起张含英的健身之道,他的回答是:吃饭、睡觉、太极拳。吃饭是指早晨吃好、中午吃饱(八成饱)、晚上吃少。睡觉是指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太极拳是指他从40岁出头的时候学习河南陈氏太极拳,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天打太极拳。另一方面,保持不断学习、思考、写作的工作状态,也是张含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关键因素。
      1984年之前,他每个工作日到位于白广路的水利部上班。1984年后,他除了有重要活动,改成每天上午上班,下午自由安排活动。今年春节后,他患了动眼神经麻痹,回家休息,三个月后恢复了到水利部上班的习惯。水利部组织身体检查,查出他的胸部有积水,6月份住进北京医院治疗,7月份出了院回家,目前身体和精神都不错。
    打开笔记本,张含英向记者展示了他今年12月7日写的一首诗:
    抚今追昔百年事  外患内忧布满怀
    作主人民齐奋起  惊天动地彩云开
    老人一句一句为我作了解释:第一句讲的是中国近百年历史,第二句说是解放前的中国,第三句说的是党的领导和新中国人民的情况,第四句说的新世纪的展望。说到“彩云开”三个字,这位练习60多年太极拳的老人,声音洪亮,左手有力地一挥。他还告诉记者,他这个声音不是光从喉咙发出的,乃是从丹田里出的,说的是他的心声。
    张含英的女儿、64岁的张云彦说,张含英最近被评为全国十名世纪健康老人之一,张含英名列其中,是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名。最近,他的身体好起来了。他有个小小的心愿,就是明年春暖花开时,再到办公室里去,他还想参加党支部的活动呢。张含英也说,老天爷不让我去报到,我就这么干,一天也不闲着。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