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5340
本馆由[ ts2~89 ]创建于2010年01月12日

王汉杰:水头村走出去的中国杰出侨领

发布时间:2010-09-28 11:46:50      发布人: ts2~89
2008年9月30日上午,全国侨联原副主席、福建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王汉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逝世,享年91岁。王汉杰,祖籍石狮市蚶江镇水头村。噩耗传来,家乡人民倍感惋惜,受全体村民的委托,水头村两委派出五名村民代表,前往福州参加了王汉杰的追悼会。随后,水头的部分村民为王汉杰举行了追思会,在追思会上,记者再一次感受了王汉杰由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中国GCD优秀党员、一名杰出侨领的艰辛历程。
  王汉杰又名王爱奎、黄杰,1917年11月出生于泉州晋江水头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14岁读初中时辍学,离家赴南洋谋生。他曾在菲律宾东坂岸省仙彬洛市几家五金店、杂货店当店员。艰难漂泊的异乡生活练就他勇敢拼搏的斗志和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加当地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组织的抵制日货等活动,1937年9月在当地GCD的领导下,参与组织菲律宾东坂岸省华侨抗日店员救亡协会仙彬安洛市分会的工作,并担任组织部长、秘书长,不久加入GCD组织。

  1939年10月,年仅21岁的王汉杰担任“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保管,随团到达新西军云岭军部。在完成慰劳任务后,他和“慰劳团”的24名菲律宾华侨青年全部报名参加新四军。经过集训,王汉杰任新四军直属教导队第三大队副政委,奔赴抗日战场。“皖南事变”中,第三大队参加了最惨烈的东流山争夺战。据幸存者回忆,“教导总队的炮兵连在东流山争夺战中几乎全部阵亡,干部队及第三、第四两个政治队所有指战员,也在东流山争夺战中献出了生命。”血雨腥风中,王汉杰拼死杀出一条血路。

  不久,王汉杰返回菲律宾,任仙彬洛市华侨店员救亡会秘书长,开始新的战斗生涯。随着菲律宾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1942年他跟随党组织赴农村组织起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开始了武装反抗侵略的斗争。此后,他历任菲人民抗日军华侨支队支队长、南吕宋第11军区委员兼参谋长、菲人民抗日军中央军委委员兼南路远征军参谋长、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长兼负责华侨委员会的统战工作等职。抗战胜利后,他受命担任华侨抗日游击支队退伍军人同志会主席兼统战工作。1946年7月,在祖国抗战胜利的转折关头,他参加了香港华南分局的整风学习,后回到祖国,先后担任闽粤赣边区党委闽南地区游击支队副队长、副政委、地委常委、闽粤赣边区纵队司令部参谋处主任兼作战科长。

  1949年夏天,为迎接解放大军南下福建,王汉杰被派往福州与华东野战军十兵团联络。新中国成立后,王汉杰历任福建省委华侨工委主任、省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后改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兼省侨委主任、党组书记,省委对台办负责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省侨办主任、省外事办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省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等职,1995年2月离职休养。王汉杰曾当选为第二届、三届、四届、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第三届省委委员,福建省第五届、六届人大常委,福建省第一届、二届、三届政协常委,全国侨联第二届、三届、四届副主席,福建省侨联第一届、二届、四届主席和第五届、六届、七届名誉主席。他为中国、福建的侨务工作鞠躬尽瘁。

  在追思会上,水头村委会主任庄伟民向记者介绍了王汉杰追悼会上有关部门给予王汉杰的高度评价:“王汉杰同志投身革命以来,始终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无愧于GCD员称号。”“王汉杰同志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爱憎分明、刚正不阿。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水头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石狮建市20年来,王汉杰几乎年年都会回来一趟,每一次回来都为家乡的日新月异而激动,去年,他在和村里的几位老知己聊天时,还说要在石狮建市20年的时候回来看看,如今却天各一方!虽然,王老的离开让乡亲们十分惋惜,但是,水头村村民都会为村里出了一名杰出的侨领而骄傲自豪!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