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长子杨拯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6031
本馆由[ 3~jaj51 ]创建于2010年01月28日

杨拯民和夫人陈因

发布时间:2012-02-05 22:44:01      发布人: jackson
 那天没事在家翻看一些以前做导游时候的老照片,当我再次看到和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这些合影的时候,一下子让想起了91年5月17日在南岳衡山陪同杨拯民两天过程中的一些点点滴滴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种很想把这个陪同讲解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些真实细节记录下来的冲动。于是,我特意把这些珍贵的相片扫描后也贴到我的博客里来。我陪同过的杨虎城长子杨拯民
杨拯民给我的印象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爽朗健谈的中央领导人,我当时做为一个平凡普通的黄毛小丫头,在他这样的大人物面前竟然可以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在忠烈祠游览的时候,我们边走边聊了很多关于西安事变和放蒋归山等等非常敏感的话题。
我陪同过的杨虎城长子杨拯民
杨拯民和夫人陈因对随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随和关照,特意招呼大家一起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为了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忠烈祠合影留念。
我陪同过的杨虎城长子杨拯民
在麻姑仙境游览的时候,当我讲解完麻姑曾经在这里种植灵芝,并且特意酿灵芝酒给王母娘娘献寿的传说。杨老兴致勃勃的对我说:“丫头,过来,我们一起在这里合个影吧。”当时我真的感觉他老人家好像就是自己的爷爷一样,令我感到是那么亲切自然。
我陪同过的杨虎城长子杨拯民
这是我请杨老在我的日记本上面题的字,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9年,字迹和纸张都已经有些模糊破碎,但是这句“祝你前进幸福。”却永远烙在了我的心中。

 

         我从85年到92年期间,因为工作关系,在南岳衡山做过八年兼职导游。想当年,因为我本身对南岳衡山风景区的喜爱,那时年轻记性好,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不管在什么游人面前介绍起我们南岳衡山来,那简直就像湘江河的流水总是滔滔不绝的。呵呵,现在的我已经严重退化了,有时陪同外地朋友游览景区,想要介绍那些历史年代的时候,常常发现自己变得哑口无言起来,原来我大脑里的很多记忆因为长时间没有用,都被自动删除了。但庆幸的是,我现在回想起在陪同杨拯民游览南岳衡山的很多细节,竟然还记忆犹新。

          我记得第一天晚上在云峰宾馆吃晚饭的时候,杨老让我坐在他的身边,看我有些拘谨,马上亲自为我盛了一碗甲鱼汤,温和的对我说:“傻丫头,你怎么不吃呢,这个汤可是喝得很好的。”感觉就像是自家的长辈在关爱着我,让我一下子变得非常的放松起来。现在想起这些细节,我的心还是暖暖的,令我感动不已!

          在介绍忠烈祠的时候,我告诉杨老1938年蒋介石在南岳磨镜台召开“军事会议”期间,许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蒋介石对此异常痛心,嘱咐陈诚、薛岳主修忠烈祠。并亲自选定在这里效仿南京中山陵而修建。期间战事激烈,修建工作时断时续,至1943年6月才全部竣工。这里主要安葬的是第九战区的抗日阵亡将士,一共有两千七百多人,这是国民政府在大陆修建的唯一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一个大型陵园,所以,历史不可否认,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也还是付出惨重伤亡的。

      我话锋一转笑道:“我想如果当时没有爱国将领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恐怕就不会有今天这个蒋介石同意修建的忠烈祠了。看来,您父亲和张学良的功劳才是最大的。”接着,我又很好奇的问杨老说:“如果当时您父亲和张学良抓住蒋介石坚持不放蒋归山,那我相信您父亲就应该不会遭受蒋介石的毒手,张学良也就不会失去五十多年的人生自由,请问您对这个问题有遗憾吗?”杨老深有感触的对我说道:“事件已经发生,就没有什么如果,不管怎么样,我一直都是非常敬佩父亲和张学良的为人正直、做事坦荡、一切以大局为重的品德。”他还告诉我说,现在张学良已经终于获得人生自由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亲自接张学良回国来看看我们祖国现在的大好河山!

      从杨拯民回忆父亲写的《往事》中的简介里,我看到了下面这样的一段话,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岁月悠悠,张学良将军开始其软禁生活时,从浙江奉化溪口,到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湘西沅陵,贵州的修文、桐梓,贵阳麒麟洞,台湾新竹,直至台北,失去自由达50年之久。我的父亲开始被关押监禁在江西南昌,后到湖南益阳,贵州息烽的玄天洞,重庆的杨家山,贵阳麒麟洞,其间受尽折磨,最后一家三口被骗至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戴公祠”惨遭杀害。
六十多年的历史证明:这不仅是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的悲剧,而且是整个中国政治的悲剧。所幸的是,他们个人的悲剧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争取了全民族抗战的提前到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西安事变”70周年时,不知还有几位能健在。记下这些往事,也好让我的子女们知道祖辈们奋斗的艰辛!
 
     这几天,我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心情,在网上查阅了许多有关杨拯民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资料,对他老人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他当时做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对我国的海峡两岸关系做出了许多功不可没的贡献。

下面这些内容都是我在百度搜索到的,特意贴出来请大家一起了解“千古功臣”杨虎城遭受毒手后唯一幸存的长子杨拯民的生平介绍。

     

            杨拯民(1922-1998),陕西省蒲城县人。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长子。1934年在其父创办的尧山中学读书,1938年入延安抗大、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米脂县委统战部部长,银城市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延属军分区副司令员,大荔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矿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西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长,陕西省副省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天津市副市长。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至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