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鸿业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6147
本馆由[ ~vrm8 ]创建于2009年12月28日

西庄骄子

发布时间:2010-11-02 13:12:11      发布人: ~vrm8

    西庄村从古自今人才辈出,他们才能卓越,聪明睿智,在各个时代做出了不朽的业绩,都是我村的骄傲和自豪,这其中论影响力,论级别当属原武警总部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何鸿业-----堪称西庄骄子第一人。

   何鸿业小名保,1923年出生于一户贫苦人家,1937年年仅14岁参加革命,先参加山西青年决死纵队,次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同年入党,历任战士,排长等职,作战中,舍生忘死,身先士卒,沉着机智,指挥果断,以善于打硬仗恶战而闻名。先后负伤俩次不下火线,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三纵队南进支队创三模时,被评为模范党员,3月被评为模范干部,10月被评为战斗模范。1944年12月参加了冀鲁豫军区,冀鲁豫行署,和平原分局联合召开的群英大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何鸿业先后担任冀鲁豫军区十团副团长,十二团团长,三五七团团长等职,期间,率部参加了陇海,豫北,开封等众多战役,出色的完成战斗任务。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并荣获冀鲁豫军区授予的一等功臣奖章和奖状。在敌人重兵压境,环境残酷的条件下,何鸿业同志勇与敌人斗智斗勇,屡屡致敌以重创。1946年,他率两个连以无一伤亡的代价歼敌整编第三师先头部队一个加强连,受到晋冀鲁豫军区的通报表彰。1947年,他率十五团参加了著名的岳王庄伏击战,生俘国民党少将副师长高强斌,毙敌第四绥靖区中将政治部主任程远湘,等等战役,何鸿业经历无数次。他率领的这支十五团,因作战勇猛,被当地人称为神兵十五团。

建国后,何鸿业先后担任绥远省军区36军骑兵3团政治委员,第23兵团36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参加了抢修介川,泰川机场的反轰炸战斗。次年回国后,相继担任华北军区司令部警卫处副主任兼警卫团政委。1956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完成系学习【获大专学历】。。1959年后相继在北京卫戍区,军政大学,铁道兵团等任职,他文武兼备,每次都出色的完成了党所交给的各项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担任北京卫戍区后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期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保证首都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担任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期间,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讲原则,不盲从,坚定的站在党和人民一边。表现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崇高品格。在担任铁道兵后勤部政委期间,为完善铁道兵后勤保障体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为铁道兵部队推行成本核算,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3年何鸿业调任新组建的武警部队任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参与组织领导了武警部队的重建工作,为武警部队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5年,何鸿业同志被授予上校军衔。并荣膺三级独立勋章,解放勋章。1993年又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1998年3月6日,何鸿业同志在京逝世,享年75岁,4月1日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厅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薄一波,乔石,李德生,杨成武,傅崇碧等送了花圈,党政军民学一千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原平市委,市政府五套班子代表家乡人民专程赴京参加吊唁活动。五台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送的挽联是,情系五台山将军历经百战沙场,梦绕枯沱河君子思报三春黎元。正如悼词中所言,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给了军队和武警部队建设事业。

    何鸿业同志体态魁伟,面貌端庄,气质不凡,大气威严,颇具将官风范,生前官大架子不大,路远心却离家不远,离家几十载,乡音始终未改,每隔四五年都要回来一次,生性谦逊随和,见到家乡故人,递支烟,拉拉加常。身居高位。始终不忘家乡人民,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原平人很多得浮肿病,何鸿业曾请求老上级,时在广东省委任职的赵紫阳给家乡人民调拨粮食经济,还帮忙给家乡购进脱粒机,拖拉机等,家乡当兵的人或多或少都曾得到过他的照顾,。他在写给族弟何培华的信里,每次都提到想回家小住几日。就在98年病逝前一段时间还这样提到,可惜未能成行。在这一个光荣儿子的背后,同样还有一个坚强的母亲。王大娥—何鸿业的母亲,三个儿子两个参加战斗,长子鸿仪在十二月事变中身亡,时年二十七岁,任部队教导九团营长。二子鸿谋在村早亡,三子鸿业离家十年未有音讯,直到1947年才回到家中。但这位母亲历经磨难,依然坚强。解放后,一直在村生活,直到90多岁,生活将近不能自理,在儿子的一再请求下,才去北京居住。1994年病逝,荣享106大寿,为我村迄今为止最高寿之人。何培华送的一副挽联是“福寿双全音容万古芳,寿越百旬乡间永世传。”何鸿业曾说,父母们拉扯孩子不容易,做小辈的报答不完啊。曾记得70岁高龄的儿子在母亲灵前磕头时几乎落泪,可谓忠孝两全。

斯人已去,但精神不老。他那卓越的才能,和对家乡的深情,必将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鸿业在建国后授衔一次,1964后撤销授衔制。1988年我军恢复授衔制。其时何鸿业已离休。【共和国无衔将军录里即有其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平被誉为将军县。至2007年止,从原平这方热土走出去的共和国的将军共有20余位,何鸿业就是其中之一。在当年农历7月22原平市古会时,由原平市委,宣传部在街心广场展出的原平市将军风采展中,何鸿业相片位置第四。下注明中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