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之交永生难忘
发布时间:2023-03-04 06:45:32
发布人:
冬日暖阳
道义之交永生难忘
魏膺高
提起王老,不禁令人肃然起敬,无限怀念。
我与王老,从不认识到成道义之交,将近五十年,三次合作共事,几经坎坷离别,鸿雁交往,从未间断。亲身聆听教益、接受任务与工作锻炼,耳濡目染,获益非浅。
虽然三次作为同事被领导,但他从不摆领导架子,有如老大哥一样给人亲切指导,平易相处。惜相处时间每次都不够一年,时间虽短,印象却很深刻——
l948年,我到钱中初识王老。那时他是钱坑中学校长。我只知道他是进步人士,凭友人介绍,他只知道我是单纯的热情青年。当时我被聘为附小辅导部主任(连聘书也是他亲手写的)。每学期我要到东门、西门、湖畔、郭翁谭、广利、怡合、竹园内等小学了解教学情况(教学进度和质量、师资、听课等),每学年要举行一次成绩比赛。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一切都要从头做起。王老亲切指导我:要与各校教师保持良好关系,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千万不要有居高临下之势。至于会考,他连试题、场地、人员分配等都一指点,对我们小学部的老师帮助很大。他既放手,又热情指导,同事们都觉得他是个好领导。那时钱坑乡是缓冲区,中共林震同志领导的抗征队常在周围活动。有一次,国民党伪联防运来一批军火,存放在中学部,第二天晚上,抗征队就派人到校把军火全部运走,还到附小要我带他们去卢谦埠广利借机关枪。我只好叫工友高换糖带到地点后指给他们进去。过后我将此事告诉王老,他对我说:“你做得对!自己不能亲自去,既要完成任务,又要干净利落。这件事以后对谁都不要说。”他离休后,有一次闲谈中,我提起这件事,他说:“这是组织对你的考验,看看你们的政治态度。地下工作就是这么复杂又惊险,要信任放手,又要小心谨慎。”
可是解放前他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从来都没有听他说起过。如今他走了,这些只有靠左右上下许多有关人员提供线索,才能理出个头绪来。
第二次共事是1952年我到汕头华侨中学教书。当时他任校长。我看他当这个校长实在很辛苦,事事身体力行,亲自动口又动手,校内计划、总结,校外开会、市教育工会工作,每天拉着辆单车四处奔忙。在桂馥里教师宿合,我与他两楼隔座,窗口相向,有时半夜醒来,还见他尚未熄灯,仍在灯前伏案。1954年他要胡美见老师(我爱人)担任女生生活指导员。当时许多侨生离开父母,回祖国求学,为了使她(他)们安心学习,女生工作相当繁重,有时偶发急病,就要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怀照顾。胡美见怕负担不起,因为她还负责科学馆及教学工作。她提出:如果半夜女生病痛怎么办?王老说:“你就找我,一起把学生抬上医院。”胡老师上任不久,有个叫李季青的女侨生心脏病发作,王老果然和胡美见老师连夜将她抬去医院就诊。有人认为找工友或学生就行,何必校长亲自抬去,但王老认为自己是领导,说到就要做到,这样一来,医院也会重视,我们华侨中学要成为归侨的家,才能使他们在祖国安心学习,这是我们的责任。
第三次是1959年,我从省教育厅下放到汕头教育局。当时王老任教育局长。时值反地方主义之后,反右倾等等频频袭来。工作很忙,压力很大。他仍保持革命者的本色,不投机取巧,不隐瞒自己观点,不看风使舵,不推卸责任,凡事勇于自己承担责任,蒙受屈辱仍然积极展开工作。对违法乱纪的校长、干部,他敢于严正批评,维护法纪,一身正气,不怕报复,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这些事例很多,汕头市教育界领导和同志们都有目共睹。
他是个党性原则坚强的人,处处事事以身作则。1952年暑假粤东区教师思想改造学习,他在潮安学习会上带头检查自己的思想作风,从严要求自己,检讨自己有骄傲自满情绪,官僚主义作风妨碍自己的进步,带头打消教师们思想顾虑,对整个学习班起了推动作用。他是一个不计较个人面子得失、只要对革命有利,就一往无前的革命排头兵、马前卒。
由于他廉正奉公,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在侨中任校长时,平时忙于工作,少与教师谈心沟通,有些教师对他敬而远之,所以我曾在一次接触言谈中向他指出:你人城之后,好象不如以前在钱坑中学那么平易近人。他听后张口结舌,愕然了一下,似有所悟,付之一笑。“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他也不感唐突,理解我钦佩他的从前,并非否认他的一切,心领神会,从此对我更加推心置腹,时常询问教师们对他有什么反映,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豁达与大度。
坚强的党性原则,一切服从党的安排,自己绝不作任何小算盘。1954年我在华南师院学习完毕回汕后,向他汇报广州已开展反胡风学习。他听后说:汕头还未有传达,暂时不要传开,等上级布置后再研究贯彻。他凡事听从上级,上级怎样布置,他就怎样贯彻,不折不扣,也不加码加数,更不塞进个人私货,可说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者。因此也有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伤害了一些教师。离休后在言谈中,他也感到有些内疚,他说,这些从下面学校汇报上来的材料,有些也不熟悉,又不可能亲自一个个去调查落实,并非我对他们有成见……
象周总理、彭德怀、焦裕禄对亲人都是大公无私的一样,他对自己大女儿的分配问题,也一视同仁,绝不以权谋私。可惜现在坚持原则的人太少了,社会风气败坏,钱权勾结贪污腐败泛滥!面对女儿不单得不到身为领导干部的父亲照顾、“文革”中还招来黑帮子女之累的怨怼,他曾经坦然地对我说:“当初干革命并非为了替子女谋福荫,而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求解放。有些人背叛初衷,我就不愿随大流迁就子女。至于受家庭所累,他们将来会理解的,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事理,我不是有意害他们,我自己不是先受害了吗?是非天晓得,功罪千秋定啊。”言之殷殷,实在感人肺腑!
总之,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一个闲不住的人,一生活到老、学到老。即使离休后,身体越来越差,住过医院,动过手术,仍壮志不减当年。1992年6月13日,他在给我用毛笔写的信中说:“……但现在我感到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写的东西很多,我还想写有关教育的文章。但时间太少,因为我又认为老年人生活应该多样化,力图丰富多彩,增加乐趣,养花也花了不少时间。因此老说要练字,老是挤不出时间。最近想了个办法,利用写信的时间练习写毛笔字,先从小楷练起,已练了廿天左右了,天天写一点,看来这是个办法。写文章恐怕也必须这样办,你以为如何?……”他是这样认真严肃对待生活,这样想也这样做,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与那些对人一套,对己一套,要求别人是一套,而自己却可以放任自流的人完全不一样。以后,他给我的信,就都用毛笔书写,而且写得很认真,看出他练字的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
关心下一代教育,是他毕生宿愿。离休后几次住院,身体明显虚弱。1995年我到汕头参加侨中55届丁班校友会时,劝他先养好身体,但他总很执着,壮心不已。他以愚公移山精神努力工作着,相信终究可以感动“上帝”的。他实在是个真正的革命者,毫不利己,合生取义的精神是多么宝贵呀!他本来也想将一生经历总结一下,但为了“关协”等社会工作,始终落不下笔。我建议他写自传,并替他列了纲要,他也想动笔了,但社会工作一忙,又被搁下……
以上这些琐事,虽然已是半个世纪前后的事,但好象历历可见,如在眼前,因为印象太深刻了。为了明辨是非,维护一种真理,弘扬一种正气——真善美,有必要重新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俗谓:“医生的威信在病人;教师的威信在学生;领导者的威信在被领导的群众,而不是靠上级钦定、加封、赏赐,因为共产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植根于群众之中。”
象王老这样的人,认认真真处世,清清白白做人,一丝不苟办事,一身正气,一生澹泊,实在令人钦敬。发于中而止于情,特将真情写下,以表怀念。
附怀念王老抒怀:
王者之师德为先,
义旗举处薄云天,
炽热赤诚心一颗,
廉洁奉公一党员。
2001年11月l0日
(“真情见证人”)
▲1995年lO月l口与登门看望的侨中老同事和学生合影(前左…、二为魏膺高、胡荚见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