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朴忠厚、为官清廉的麻永吉
永吉公秉性纯朴忠厚。二十岁时,经史等书皆能成诵。当时,其母王氏双眼失明,饮食起居,他都亲自伺奉。他由翰林院庶吉士直升监察御史,任过山西右防政副使,湖广按察使,为官清廉,坚守清操,一身正气,立于朝政,不避权贵,曾经上书弹劾过朝廷大臣。他的文章与气节,受人推崇,闻名于世。他是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据广西地方志记载,任湖广按察使时,常带儿子麻僖到广西临桂县的清真寺献银做礼拜。去世在任上时,衣囊空空,连埋葬的钱都没有。史书载:得治民哭奠,赖以归。当地武昌群众在学宫为他塑像,享民间香火。其遗体赖当地群众的捐资得以运回故里庆阳,朝廷划地拨银为他修建陵墓。
麻永吉劝皇帝厉行节俭,他自己则身体力行,清廉自律。
万历四年纪事中有“命减上供缎匹”一段,说:“内承运库太监崔敏等人以缎匹缺乏,想仿照先朝事例,派遣人员安排织造。工科给事中候于赵上疏说:自古以来,宦官奉命出外,少有不假公营私,成为国家祸患的。纵使其人忠厚堪任,而他的参随、匠役,凭借声势生事害人,也难避免。况且征用的数量大大超出定额,一丝一縷皆民膏脂,东南百姓怎么忍受得了。而且皇上登位诏书,首罢织造差官,才过了几天,却有这样的请求。恐怕先例一开,苏、杭、兰州等地必接踵而行,请令工部复议之后再奏请皇上定夺。江道监察御史麻永吉上疏谏阻说,大明初立,织造有定所,岁运有定额,皆委官监督,而以按臣纠察之。天顺、成化、弘治年间,偶有派遣内官,然率随置随罢,而当时谋国诸臣如李贤、马升等人也一再上疏劝谏,以苏民困。皇上即位以来首下民诏取回内官,四海内皆见皇上恩德,而今崔敏忽请差官织造,与皇上躬行节俭,与民休养生息的意思背道而驰。请求皇上制止,以免扰民。”因为有候于赵、麻永吉等人的劝谏,神宗皇帝下诏将上供朝廷的缎减去一半。
麻永吉既是孝子,又是清官。他不但自己廉洁奉公,而且劝诫皇上厉行节俭之风,其意在于减轻民众的过重负担。做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员其爱民之心可见一斑,而不是投其所好,冒被贬被杀的风险劝谏,可见其官德更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