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天津恒源纺织厂
王世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我征得组织同意,进到恒源纺织厂做工,同时,党的组织关系也由天津地下党的学运系统转到工运系统,任地下党支部书记。从此,解放战争三年期间,我就在恒源搞工运,为党和工人群众做了一些工作。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我继续留在恒源,在中共市委具体领导下,贯彻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个人也被选为全国“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代表。这几年的经历,一直是鼓舞我坚定党的信念,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持真理,经受考验的动力。
(一)
天津恒源纺织厂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股东是北洋军阀曹锟家族,拥有纱锭2.5万,布机460台。由于经营管理者的官僚办法,连年亏损,最后抵押给北四行银行团诚孚公司管理,到日本投降时,已经奄奄一息,还剩下四百来工人,只开一班生产维持。
党的领导对我到恒源搞地下工人工作很关心,很重视。当时天津地下党领导成员之一的于致远同志亲自找我作了一次长谈,谆谆教我怎么搞好地下工作,搞好工人工作。他的嘱咐,不仅是我三年地下工作的的主要依据,而且对我一生的思想都有积极影响。扼要地说,致远同志主要指出的是:既要积极开展工作,又要善于保护组织,保护同志,保护自己,不要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着眼于长远。搞工人工作,就要体会工人群众的思想感情,关心工人群众的切身利益。组织工人运动,开展斗争,要注意策略,当前,主要是开展争取增长工资,改善福利待遇的经济斗争,不要一上来就想搞罢工,要注意有理、有利、有节,主要是采取合法斗争方式,坚持说理、谈判,一步步地来,积小胜为大胜,争取斗争的胜利,争取通过斗争教育工人群众,认识资本家压榨工人的剥削本质。搞好工运,特别重要的是要团结工人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觉悟,从他们当中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的组织。要团结群众,你本身就要有吸附力,打铁先要自身硬,必须让群众真正感到你是一个正派、善良、老实、可靠、热心肠、肯上进的人,他才会乐于和你相处。同样,你选择团结、培养对象时,也一定要选择那些正直、善良,在群众中有威望、受尊重的人,这不仅可以通过他们团结一大片群众,而且让人们感到你周围都是值得信任,让人放心的人,自然营造出一个和谐、安全、利于开展工作的环境。
1945年底,原恒源董事会从诚孚公司手中收回恒源的经营权,新任的经理叫曹郁文,是曹锟的后代,本身是个花花公子,又借着他姐夫白世维(军统分子)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的权势胡作非为,在厂里也千方百计压榨工人,闹得劳资关系非常紧张。为抗议用发霉的粮食蒸干粮罢饭停车以及增加工资等斗争屡屡发生。到1946年中秋节前夕,为争取增加工资、发放中秋节礼,劳资谈判破裂,终于酿成全厂大罢工。
这次罢工,正值国民党发动内战,进攻延安,社会上物价飞涨,人心惶惶,一些工厂在为增加工资,发还欠薪等酝酿工潮,一些学校在酝酿反饥饿、反内战罢课游行。国民党反动当局深怕恒源的罢工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于9月9日匆匆由市政府首脑亲自主持召开“防止工潮紧急会议”,九十四军副军长、警司稽查处长、国民党市党部主委,以及警察局、社会局、宪兵团、伪市工会等国民党党政军警宪特头面人物群聚一堂,讨论处理恒源纱厂“工潮案件”的对策。这次“紧急会议”作出了三条镇压性决议:1.以强硬态度命令复工;2.异党分子由厂方检举,如工潮再扩大,即行逮捕;3.工人要求中秋节赏数额,可按五月节标准发放。随后,警备司令部即派出号称一个连的大兵(实际只有20余人)进厂弹压,国民党市党部也派员进厂找工人代表谈判,强令复工,并在会场外架起机枪恫吓。由于罢工事前准备充分,组织周密,工人群众团结一心,亲密无间,斗争策略得当,使得国民党反动当局抓不到把柄,找不到缝隙,阴谋没能得逞。最后,由于资本家禁不起停工的经济损失,表示妥协,同意给每个工人发放十几尺白布、一袋面粉,一点现钱。这次罢工,坚持了一个星期,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于中秋节前宣布了复工
这次罢工,直接效果是满足了工人群众的部分经济要求,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斗争实践,生动地、深刻地教育了广大工人群众,不仅进一步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本质,更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丑恶面貌,同时,也真正体会到工人群众团结起来的巨大力量。通过这次罢工,还在广大工人群众中很好地树立了作为工人领袖的地下党员、群众骨干的威信。这些,无不为之后的党的群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冬,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天津解放指日可待。按照地下党组织安排,我们在恒源开展了迎接解放的各项工作:以地下党的名义给资本家发信,通知他们,严禁抽逃资金、转移机器设备,并且要配合工人群众组织护厂工作;组织了部分男工成立护厂队,分组轮流进厂值班;在发电厂电机车间等要害部位修砌防弹墙;清理清花车间地下室,准备战火纷飞时,组织住厂女工进入躲避炮火;同时,地下党支部主要成员及群众骨干开会研究,就解放后如何欢迎、接待解放军,如何组织复工,如何组织群众活动等,做了大致安排、分工。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翻身解放。资本家曹郁文,则偷偷地夹着尾巴逃到台湾去了。
(二)
1949年1月15,人们欢欣鼓舞,迎来了天津解放。
天津解放后,领导上最关心的事是甚么?当时,中央提出的口号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我的印象,当时,天津军管会的领导,正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为配合全国解放战争,积极恢复城市生产上。我记得,1月16日,我就接到通知,让我转天到现在的政协俱乐部开座谈会。我按时到会后,发现,主持座谈会的领导是黄克诚、黄敬等军管会的主要领导同志。黄敬同志在会上说,今天请来的是市内一些重要生产单位的同志,是军管会进城后最先召开的一次会,目的就是向同志们说明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尽快尽好地恢复生产。向同志们了解些情况,征求些意见。座谈会开得非常活跃,黄敬等领导同志亲切热情的风度也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照我们事先对解放后工作安排的意见,正好合拍。由于我们考虑到解放后,需要尽快恢复社会秩序,而且,工人一天不上工,就一天拿不到工资。所以,决定解放后,由地下党员、工人领袖赵川同志出面,立即找厂方负责人商量恢复生产的事,同时,立即串联、通知工人同志们于解放次日到厂开会、安排回厂上班,恢复生产。1月16日上午,按计划开了会。17日,顺利开工,成为天津解放后最早恢复生产的工厂之一。
解放前,国民党给天津遗留下来一副烂摊子,市场凋敝,工厂关门停产,工人失业,物价飞涨。加上解放初期一些人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有的资本家顾虑重重。社会很不稳定。面对错综复杂的困难,天津市党政领导带领全党和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中央制定的城市工作方针,特别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发动群众,恢复发展经济,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搞好城市工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16字方针,以及“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正确处理四面八方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经验。
在解放初期天津城市工作的诸多创举中,有一项工作曾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推广到全国各地,为全国贯彻执行16字方针,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这就是“劳资协商会议”。当时,天津为更好地执行劳资两利政策,使劳资双方能及时沟通协调双方意见,便于资方理解接受符合新社会要求的民主管理方法和经营道路,并且提高工人搞好生产的积极性,达到劳资双方共同协力发展生产的目的,摸索创造出了这种“劳资协商会议”的组织方式和协商议事制度,最先是出现在一个商店和一个工厂,取得了一些成效。随后传播到恒源和东亚两个纺织厂。
恒源在建立劳资协商会议制度后,在1949年冬至1951年两年内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头一件事就是取消最伤害工人自尊心的搜身制。全厂工人欢欣鼓舞,自发围着工厂游行欢呼,进一步体会翻身解放的激动感情;
制订章程。除有关劳资协商会的性质、宗旨、目的等条文外,规定劳资双方各出四名代表组成;每周开会一次,必要时临时召开;协商讨论的议题,需于会前提出,并经必要的调查研究、拟出初步的计划安排意见;协商会议应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协商成果要及时向职工群众报告;协商成果,由工厂行政方面和工会分别组织实施落实,事后应向劳资协商会汇报;等等;
在厂行政部门建立秘书处,专门协同工会有关部门就协商的课题,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和事前准备;
在厂建立劳资协商会同时,各车间由车间工会和车间管理技术人员组成车间生产会议,加上工会生产小组,形成组织体系,层层研究推动全厂的生产经营活动;
经过充分准备,进行了工资改革。对所有可以进行产质量计量的岗位,改计时工资为计件工资,对其他岗位,规定应知应会标准和工资等级评定办法。随之顺利完成了改革,大大促进了群众生产积极性。
改善劳动环境。主要对部分车间夏季高温、高湿问题,采取打深井提冷水加天然冰送冷风的办法,加以缓解;
改进生产设备。添置精梳机,改装精纺“大牵伸”,提高了产量和生产高支纱的能力;
经过充分的思想发动和必要的准备,在私营企业中较先地组织开展了劳动生产竞赛;
改善职工福利:改善伙食,从一菜一汤改为四菜一汤;建立哺乳室、托儿所;建立工人文化补习夜校;建立营养食堂,奖励生产有突出贡献和体弱坚持生产的工人轮流定期就食;等等;
改善职工文化生活:由厂方提取规定的工会经费,建立图书阅览室;建立京剧团、歌舞队、秧歌队;建篮球场,冬季泼建溜冰场等;
建立“四马分肥“分配工厂盈利的制度。所谓“四马”就是:按政府规定缴纳税费;提取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发放股东红利。经过认真测算和反复协商,规定了“四马”分配的具体比例和具体操作的手续制度,等等。
以上各项工作、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大促进了生产经营的发展,生产规模从一班逐步恢复到三班生产,职工人数从400来人发展到1000余人。单位产量,以细纱为例,“锭扯”从0.6-0.7 磅提高到1磅左右。经营管理方面也有很大改进。1950年秋,恒源纺织厂被评为市级模范厂,有六七个职工被选为市级劳动模范,其中,我和一位女工高秀荣被评为特等劳动模范,我还被选为参加当年“全国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荣幸地成为新中国建国后首届全国劳模。这一年恒源董事会还召开了股东代表会,发放了股息红利。要知道,这可是恒源开办后,间隔30多年后的第一次,实际上,发了多少股息红利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更重要的是这次会本身深深教育感动了这些股东代表,认识了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认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际意义。经过这两年的实践,还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被选拔安排到各条战线,地下党员、工人领袖赵川被选到市总工会,后任总工会副主席,另一位工人领袖陈世锟被调到全国总工会一直工作到离休,一些地下党员和群众骨干齐英才、韩连义、于宝珍等被调到工业用呢厂、市铝品厂、市卷烟厂、钢丝绳厂、轧钢四厂、蔴绒厂等担任领导工作,还有不少工人同志被调到市、区党委、工会,以及市、区劳动局、税务局、公安局乃至科技、文化等部门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出不同的贡献。
我于1952年冬调离恒源,回过头来看,在恒源纺织厂这7年来,总算是为党、为国家、为恒源的兄弟姐妹们做了一些工作,奉献了一些心智、气力,自己感觉这几年没有虚度年华。虽然,后来反右、文革期间,因为我是“张淮三叛徒反党集团地下党”的骨干分子,因为我是刘少奇的“黑劳模”,特别是因为我“包庇”了右派(这些罪名以后当然全都平反了),挨过批斗,受过处分,但是我始终自感问心无愧,心地踏实。基本上没有影响我积极学习、踏实工作,经受考验,实践我作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的承诺。
今年我85岁了,受党的培养教育,在党内学习、工作、生活了六十六七年,经过这几十年,包括在恒源那值得记忆的七年的学习、实践,雕铸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今,我坚定地认为共产主义是科学的客观真理,人类社会虽然还要经历相当长时期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曲折道路,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最终必然要胜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