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追忆鲍先志同志
——纪念八旅第一任政委鲍先志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步兵第四十八旅
鲍先志,1911年3月6日出生,湖北麻城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1945年9月至11月,鲍先志担任晋冀鲁豫军区三纵队八旅第一任政委。
晋冀鲁豫军区三纵队八旅(四十八旅前身)于1945年10月9日,组建于山西省襄垣县。旅部来源于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部。旅长为马忠全、政委为鲍先志。在鲍先志六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群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其诞辰100周年之际,政治部谨代表全旅官兵撰写此文,以之缅怀。
鲍先志同志幼年时,父母双亡,自幼由其叔祖父抚养。少年时,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正是因为如此,也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他认清了反动派的真实面目,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无论经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都没有退缩过。红军会师后,他积极参加批判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路线,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了共产党员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始终保持对党的高度忠诚,共产主义信仰极其坚定。
红军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三过草地,环境恶劣,带领部队对此突破敌人围追堵截,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烧毁二十四架敌机的战斗,后转战山西平定、昔阳一带,参加创建太行山区革命民主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平昔公路伏击战和小磨头战斗。带领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为巩固和发展太行山区抗日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一战定陶,二战六营集,三战羊山集,连战连捷。尔后跨过黄泛区,强渡汝河、淮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敌人心脏地区,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拉开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指挥部队由安庆一举突破长江天险,全歼国民党一七四师及九十六军一部,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接着他带领部队乘胜追击,连克衢州、丽水、金华等十余座县城,歼敌五、六万人,解放了浙南全境。后又进军西南,参加了歼灭宋希濂、罗广文两个兵团的战斗。此后,进占重庆、逼近成都,与其他部队一起参加成都战役,此役共歼灭胡宗南部三十余万人。成都解放后,进入川东,兼任万县地委书记,帮助建立地方政权,肃清残敌匪特,为川东地区建设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他六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绝大部分时期从事的是政治工作。1940年、1943年,他先后两次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在此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新民主主义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大量政治理论。在长期的艰苦的战斗生涯中,他能够很好地理论结合实际,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使政治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1947年,他独到的思想,敏锐的目光,发现了王克勤这个典型,并由此总结推广出的“三大互助”活动在全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鲍先志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对敌人勇于亮剑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舍小家为大家永远服从服务于革命大局的无私胸怀;清正廉洁,甘愿奉献,默默无闻的红军本色。这种精神力量源自于对共产主义理想的高度信仰,这种信仰已熔铸于他的血液之中。正是这种信仰使我军能够从无到有,从胜利走向胜利,并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强大精神支柱而永放光芒。
先烈已经远去,功绩永存世间。作为他“身后”的我旅官兵一定继承他的革命精神,更加自觉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履行新世纪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为推进我旅的全面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鲍先志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一生。他为革命事业建立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鲍先志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