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娘一路走好
印象中的姥娘,给我定义了中国近代的传统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个小小的四合院,似乎就是她全部的世界。姥娘无比勤劳,她永远不愿意在炕上坐着,歇上半分钟。只要还没到睡觉的时间,她就会不停地在那几十平米的小屋走来走去,整理家中一览无余的物什,及至老年,双腿已被几十年的劳累压弯,腰也直不起来了,却仍旧如此。看着她忙碌的身影,让人不由得心中阵阵酸痛,可又无能为力,她,是闲不住的。
母亲是孝顺的,这点毫无疑问。但我总会听到她大声地责备姥娘,因为送到姥娘家的食品,姥娘和姥爷是舍不得吃的,总要在柜中藏起来,等到快要坏了,才拿出来。特别是姥娘,牛奶舍不得喝,鸡蛋舍不得吃,别的,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人都说母亲长得跟姥娘很像,所以我想,姥娘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很好看的,可自从我有了记忆之后,她身上的衣服永远是一成不变的深色:黑色、深蓝色,没有鲜艳的色彩,跟她人一样朴素。
我不知道姥娘喜欢什么,或许有,可是她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总是在付出,付出,用辛勤写满七十多年人生路。
姥娘的一生很平淡,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对儿女的事无能为力却总是忧心忡忡;姥娘的一生很清苦,从来都不愿意在吃穿上要求,讲究,把好吃的都留着给自己的儿女晚辈。
我不知道这世界上的道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么可爱,这么与世无争的老人会得那样的病,遭遇这样的厄运,好人不都应该有好报的么?
姥娘走得很突然,十月一号,当我正坐在去外地的汽车上时,噩耗传来了,爸爸用很低沉的声音告诉我,姥娘走了。我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似乎周围的世界都霎时黯淡了下来。虽然我们这刻终会来临,可就在前一天的上午,我跟妹妹还在陪她老人家输液,她不停地在说话,有时候让我们吃这吃那,有时候自言自语,有时候又望着点滴瓶无奈地叹息。。。她在上厕所的时候,手上的针头错位了,等我发现的时候,干瘦的手上已经肿起很大一个包,她叫着疼,我急忙把针头拔掉,看着她的手,我鼻子酸酸的,急忙把头转过去,不敢再看。
此时,我依旧能忆起那天姥娘的面容,依然能记得她那天说过的话,能感觉到她对生命的依恋,而她,已经回归大地,不再有病痛的折磨,不再有琐事的劳烦,不用再为儿女无尽地担忧。姥娘,一路走好吧!
逝者如斯,而活着的人在悲痛之后,更应该真正认识亲情的含义。亲情,她能在我们失败的时候提供力量,在我们失落的时候给予鼓励,在我们成功之后送上掌声,亲人不在了,再大的成就又有谁看,又有谁分享呢?人活在这个世上,能够精彩,能够充实,难道不都是因为这天赐的羁绊么?
2012年10月11日
外甥: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