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贺昌群
抗战胜利,逃往内地的人纷纷又回下江来。此时昌群先生与家父在开明是同室的同事。曾动议要编纂《二十五史外编》,家父与他曾草拟选目,我见到他的草稿,写得是如此的挺拔喜人,眉目清新,真是一般大书家都难以做到的。
家父五十初度,昌群先生与圣陶丈同在四川乐山,两人都作了诗遥寄上海贺寿。昌群先生的诗云:
霜后精神两鬓华,维摩旧观想云霞。
江山故国三年战,世路风波一路奢。
海上书巢容仰屋,峨嵋寒翠映山家。
乱离终日思无尽,为问年来酒量加。
寥寥数语,即把厌战、渴念,以及对遥隔千里两地的臆测、遐想等等,都囊括进来了。过了十年,家父六十初度,他又作诗为贺,诗云:
摇落飞栖借一枝,冥搜刻意叹何为。
十年再拜揽揆日,四海凋伤丧乱时。
砚几清严书几架,情怀坦荡酒千卮。
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此时抗战虽早已胜利,而金元卷贬值,物价腾飞,世道一无是处,所以昌群先生有“四海凋伤丧乱时”之叹。此前一年的中秋,昌群先生有一首诗,题家父的《书巢图卷》,诗云:
兰台幽恨杜陵愁,又见先生两鬓秋。
晚节风情题逝水,云门斜日到林邱。
草堂诗思虚前席,药裹书签带露稠。
不是马嘶关塞外,寥天一阁定同游。
作为史学家,岂有不爱书之理。昌群先生当然也是位嗜书如命的人。同游天一阁是二人的共同心愿。而世道不太平,难以遂愿。
2003年12月,由昌群先生的女儿贺龄华等编集的《贺昌群文集》三大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一部重要的结集,也是告慰先生在天之灵的最好方式。但从《文集》中可见,先生还有多少心愿未能实现啊!书中保存了大量的未完稿,要能天假其年,让他一一完成,将为中国史学界留下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这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