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股海一年间,湖南娄底小股民文武感到自己梦一场
两个对技术分析一窍不通的人开始斥资购买关于技术分析的书籍。 自从买了书之后,文武和方利的生活真正地发生了变化。原先,他们下班之后的业余生活不是打麻将就是打纸牌,赌点小钱,但现在,这种“颓废”的生 活方式被他们彻底抛弃了,他们前所未有地勤奋和敬业,因为现在要花精力搞技术分析。白天怕影响不好,每天晚饭之后,他们会相约去办公室,打开电脑,登陆行 情,对照书本,共同分析各种数据、曲线和图表。 几天之后,文武和方利开始用技术分析来选股。他们的思路很简单:首先看每日的涨幅排行,排行靠前的就查成交量大小,找到价量同增的就一个个看K线图,看5日、10日均线图。 两人的确有过成功的案例。比如东方钽业,文武就成功地在3个交易日内挣到了每股近3块。另一个则是方利的得意之作。在认真分析了扬农化工的K线图之后,方利发现这只股票3月份已经到了15元,但在11月,指数已经翻番的情况下,还只涨到25元,表明“平台整理很好”,即将进入“主升浪”,12月6日,方利以26元的价格买入500股,一个月后以38.5元的价格卖出。这股后来涨到48元以上。 成功的案例终究是少数。多数情况下,技术分析并不成功。 进入2008年,文武和方利越来越相信是机构在背后操纵才导致自己被套,只有跟着机构才能赚钱,他们在技术分析中开始加入了对资金流的分析,以 此判断机构是否还在、有没有出货。文武甚至开始留意各个机构的名字,他现在能一眼就从每只股票成交量前5名的机构中辨认出谁是私募基金、谁是职业炒家。山鹰纸业就是他们根据这个原则选出来的股票,他们买进的时候是8.85元,当时两人一致认为该股“价量配合好、处在上升通道中、多头排列而且有资金流入”,是股评话语中典型的潜力股。但是几天后,却不得不以7.15元割肉。 一年交易500次的“股神” 在文武一年的炒股经历中,八成以上的股票都是和中金黄金一样地与他开玩笑——买什么,什么就跌;抛什么,什么就涨。 碰到这种玩笑的绝不是文武一人。在先前那位许诺捐资10000元修路的水林身上,这种怪圈表现得灵异非常。水林的朋友和同事们体会尤其深刻,甚至有人将水林的股票交易行为视为自己买卖股票的风向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水林曾经在16元买进海南椰岛,看到并无上涨迹象,就在14元割肉。一位同事得悉后,立即在14元附近买进海南椰岛。不久之后,海南椰岛就涨到28元。消息传开,水林迅即获得“股神”称号,很多人要求水林如果抛股一定要提前告诉自己,以便自己买进。 现在文武、方利和水林都以“股神”自称,这一半是自嘲,一半是苦涩。一年间,文武向朋友借了十多万元,其中有的是月息1分借来的。连带自己的积 蓄,投入股市的资金总共有24万元之多。到了11月份,时近年底,一些朋友开始催债,文武当时身上已经无钱,不得不向妻子求救。除却从资金账户中提取了7 万元用于还债之外,其余17万就这样在涨买跌卖中蒸发了。文武也许还没有仔细分析自己的交易清单,如果他注意到自己一年间超过500次交易、支付了超过3 万元的手续费、超过3万元的印花税,他或许才能真正明白钱到哪里去了。 方利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文武还常常把自己的股票账户打开给朋友看看,给大家增加一些笑料,而方利则根本不好意思给别人看。至于水林,文武和方利说,他已经不敢回乡省亲了,因为只要一回乡,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掏出那认捐的10000元——路快要开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