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恒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0983375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8月23日

“六六旦”李增恒老艺人离世 陕北秧歌传承人走了

发布时间:2010-11-30 10:03:5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中国陕西网讯:被陕北人称为“六六旦”的李增恒老艺人于12月1日因突发心肌梗塞,辞别人世,享年80岁。这一天,距他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殊荣还不到10个月。“六六旦的走,风摆柳;六六旦的跑,水上飘”,“俊不过那红牡丹,俏不过那六六旦;看了六六旦,三天三夜不吃饭”。在陕北,这句顺口溜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人们所说的“六六旦”,正是李增恒老人。

  李增恒出生在绥德县韭园沟乡蒲家坬村,因家中兄弟姐妹共7人,他排行老六,所以小名就叫“六儿”。他真正开始接触秧歌是在1949年,那时他刚刚21岁。当时逢年过节闹秧歌的都是男的,没有女的,因此他就男扮女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旦角,后来慢慢就有了艺名“六六旦”,而李增恒这个名字反而让很多人淡忘了。

  今年3月5日,本报记者曾采访过“六六旦”,第一印象是他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当时,他刚代表我省24名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参加完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归来,并向记者展示了他获得的荣誉证书。当时李增恒还回忆到,他1955年进京参加了第一次民间文艺汇演,当时是在北京中直礼堂,“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来观看演出,演出完了,主席的挥手致意让我永远难忘。可惜那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

  12月2日,绥德县文化局文化馆馆长朱维全说,秧歌是陕北农村主要的娱乐方式,李增恒所跳的叫“踢场子”,主要表现青年男女调情,而其中旦角是由男人扮演,由于李增恒装扮女人相貌俊美、舞姿婀娜,这一扮就是60年。近几年,为了能让陕北秧歌这种宝贵的民间艺术财富得以流传,李增恒对秧歌舞蹈动作进行了命名,还革新了表演造型和服饰。这位大山里的民间舞蹈艺术家,也因此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增恒老人一直比较精神,谁也没想到这么突然。”朱馆长感慨道:“他的离开,是对陕北秧歌文化乃至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巨大损失。”

  农民出身的李增恒,他不但是民间艺人,而且因为陕北秧歌,还有着榆林民间艺术团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舞协会员、舞协陕西分会理事等头衔。

选编:夜 英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好可惜啊!!!怀念六六旦老爷!


    写信时间:2012/02/02 12: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