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赫·劳伦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1090503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03日

创作源泉

发布时间:2010-12-03 11:15:5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劳伦斯比较短促的一生,正处在社会和政治大动荡的时期。如果不是由于1870年颁布的教育法令规定对儿童实行初等学校义务教育制,那么像他这样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少年,日后是不可能有上大学和当教师这段经历的。他憎恨产业主义,特别憎恨在诸如诺丁汉郡这样的地区大规模地开采煤矿,造成对周围农村的破坏。这种状况在他的儿童时代和成年早期正达到顶峰。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许多受过正规教育的欧洲人是一次震动,随之他们的幻想也破灭了。这些欧洲人曾经相信物质的进步等同于文明的发展,并相信这种物质文明已永远消弭了战争的隐患。劳伦斯向来就不赞同这种几乎遍及全球的关于物质文明的信念。他对战争的恐惧,尽管更多出于个人原因,但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看,却证实是有预见性的—他认为战争是因循守旧的开端,是对真正的不干涉主义(或自由放任主义)的进攻。这在事实上已成为二十世纪的特征。
  由于劳伦斯在意大利度过的岁月正值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期间,又由于他的“领袖梦”幻影往往在那些带有权力主义色彩的声明中或一些独裁主义人物的信口胡诌中露出苗头,从而在他的一生中针对他编织出的许多敌意的批评论调之一,便是指控他具有法西斯倾向。其实,透视他这个人的本质,便可看出这种指控是荒谬的。他憎恨因循守旧,坚持做人要做满腔热忱的人……这些便是他本质的流露。不过,就像许多相信言词的魅力的文学艺术家那样,劳伦斯有时确也使用二十和三十年代流行的那些带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乃至法西斯主义色彩的惯用词语来表达自己对权力的向往。
  这一时期也是弗洛伊德思想产生影响的开始阶段,而早就对性爱的意念心有灵犀的劳伦斯本人,自然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点即通。他所塑造出的许多男女之间的关系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和弗洛伊德学派的结构模式不谋而合。不过,他所坚持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性爱一如他主张性爱应从属于*更大范围的关怀思虑以及性爱要求纯粹出自本能的全身心投入等观点,使他在反对压制性爱主张的斗争中只能算弗洛伊德学派的同盟者,而不是真正的弗洛伊德追随者。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