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平杰三
今年9月19日是我党优秀党员、统一战线的老战士平杰三同志逝世5周年。5年来,每当我打开影集看到与平老的合影,一个笑容满面的慈祥老人就浮现在脑海,他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高凤亮节和宽阔胸怀无不令人油然起敬,同时勾起往事的回忆。
在内黄县平杰三同志的名字对人们太熟悉了。我记得初中时期历史老师在讲中国革命史时,把“红色沙区”的革命史搬上了课堂;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把“红色沙区”的老党员请到主席台上;在内黄县新华书店里,反映“红色沙区”光辉历史的《硝河风云》一类图书摆放在醒目的书架上……据说,从“红色沙区”出来的省部级以上干部有100多名,平杰三与原中纪委书记王从吾是这批高级干部的领军人物。
1963年秋我接到北京工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我扛起行囊、趟着没膝的洪流与老师、亲友告别时,老校长说,“到北京抽空儿去看看王从吾、平杰三,你说家乡的人民想念他们,让他们回来瞧瞧。”
一到北京便投入了紧张的学习,星期天也扎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再说他们都是党的高级干部,工作很忙,怕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一直没有按老校长的指示办。
1966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批革命老干部一夜间变成“走资派”、“叛徒”、特务”遭受批斗,关进“牛棚”。王从吾、平杰三当然难逃厄运,打成了“刘少奇的黑干将”。我们家乡的英雄和前辈落难了,作为小老乡除了同情,就不能有所表示吗?于是,我就和同在北京工业学院上学的内黄县籍学弟康成斌商议,决定去看望一下他们。
1967年的夏天,毒花花的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我和康成斌从西单的中组部跑到中纪委,又跑到颐和园北面的中央党校,整整两天时间过去了,也没有找到王从吾的影子,见到的是铺天盖地打倒王从吾的大标语、大字报。戴红袖章的“造反派”都向我们抛出同样一句话,“正在牛棚接受审查!没有中直机关造反司令部的批准任何人不能探视!”看来见王从吾是见不到了。
次日,我俩又来到坐落在中南海西边府佑街的中央统战部。这次我们没有说与平杰三是老乡,而是说要找平杰三核查刘少奇的某一“罪状”,康成斌大模大样地递上从“首都红代会”偷来的一张介绍信。把门的警卫看了看“介绍信”,又看了看臂戴红卫兵袖章的我们,脸上绽出了笑容,问了句“你们知道他的情况吗?”我们说,“知道,大叛徒。” 警卫说,“那就好。”他用手指了指平老家的方向,我们便大摇大摆走进中央统战部的大院。
平老住的是一套灰色的平房。待我们敲开了他的家门,把前来开门的女士吓了一跳。我们急忙拽下红袖章,小声说,“俺俩是内黄老乡,来看看平老。”那女士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家门。后来我们知道这女士是平老的夫人刘玉英,娘家是清丰县的。
平老的会客厅不大,中间摆着一张方桌,周围有几把椅子。看来是和餐厅合二而一的。我们刚坐下,平老便从走廊里过来了。我们赶快站起来一边向他问好,一边做自我介绍。平老乐呵呵地说,“坐,坐……你们胆子不小啊,怎么这个时候来找我啊,不怕人家说你们阶级立场有问题?”我们回答,家乡的人民相信您是清白的。在他得知我们是如何骗过警卫走进统战部大门后不禁敞怀大笑,“这就和我们当年搞地下工作一样,有意思。”平老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精神矍铄。去年冬天他被造反派押上卡车,坐着“喷气式”,在凛冽的寒风中游街时,我们无不为他的身体担心。现在这种担心可以放下了。平老说,目前已经参加了上百次批斗会了,还挨了打。之所以身体还可以,就是因为心里坚持着一个信念:相信人民、相信党!乌云不会总遮太阳。该吃吃,该睡睡,那些大字报、大批判该看看、该听听,别当回事儿。前几天中南海里把少奇、光美都打了,你能较真吗?无法无天了,你把肚皮气破了他们可怜你吗?平老虽然心态平和,但我们还是怕围绕文化大革命的话题谈多了,影响他的情绪。于是我们就说,“平老,我们今天一方面是来看看您,向家乡的父老乡亲报声平安,另一方面想让您讲讲沙区的革命故事。在咱老家时听的倒不少,可都不详细。”
平老一听要他讲沙区的事儿非常高兴。于是他便从家庭所在地“井店”的地名来历开始,讲起他的家庭;从家庭讲到他如何考上大名省立中学、大名七师;从闹学潮讲到1926年在沙区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从在家乡发动和领导农民运动讲到如何受组织委派走进北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从在北平南郊黄村一带开辟党的工作讲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从在北平被叛徒出卖入狱讲到出狱后如何找到组织投身革命前线;从红色沙区的抗日讲到晋冀鲁豫边区的解放战争……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一幕幕披荆斩棘的画卷,一页页可歌可泣的史诗,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令人悲壮万端,感触之深难以言表,仿佛受到一次新的“洗礼”。
平老叹了一口气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上万名军民为革命事业血染碧沙,现在我们把‘沙区’叫做‘红色沙区’太确切了!”
时间过得太快了,平老的夫人刘玉英拉开了电灯,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就要起身告别,“平老,您今天这一课对我们教育太大了。我们来得晚了,要是早来就好了。”平老说,“不算晚,要是前两年我恐怕没有时间给你们讲这么长、这么细。你们吃过饭再走!”这时保姆已经把馒头端过来。我们说,“平老,吃过饭就没有去西郊的公共汽车了,再说我们是来‘外调’的,被人发现说假话扣在这里就麻烦了。”平老一听言之有理,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握着我们的手说,“好吧,你们走吧。咱内黄穷,能来北京上学很不容易。现在停课闹革命了,以后还是要复课的。”我们请平老保重,便急匆匆地离开他的住处。
1968年12月我就要离开学校,“发配”到北大荒了。我想此一去就要与北京“永别”了,最好能再见平老一面。到中央统统战部一打听,平老早已离开家了,究竟在什么地方,近况如何,均无可奉告,讳莫如深。
1978年底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报纸上我突然发现了平老的名字,他被选为中纪委委员。这时我想起了1967年夏天他说的那句话,“乌云不会总遮太阳”。
常言说“山不转水转”。1998年3月组织调我到安阳市委统战部任副部长,一个从事了多半辈子科技工作的人最后交流到统一战线,成了平老的“麾下”。统一战线对我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想做好工作聆听一下他老人家的教诲大有必要。
当年9月,我带领任利军(现汤阴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新明(现安阳市委台办主任)两同志来到中央统战部,汇报请示工作之后提出要拜访平老。中央统战部的同志说平老身体不太好,一般不安排会客。我说,我们是代表平老家乡的人来看望他的,请禀报平老。不一会儿,平老的秘书王建设同志来电话让我们过去。
平老家仍在原处,和李维汉同志两家合住一个平房小院。中央统战部李天煜处长将我们一行领进平老家的会客室,一位鬓发雪白的老人坐在白色布套的沙发上。我急忙走过去向平老问好,平老满面春风握住我们的手。我介绍了随行人员后,作自我介绍,并说31年前就在这里拜访过他。平老似乎有些诧异。我提示1967年夏天的那次会见。他恍然大悟,“哦,想起来了……那位同学现在干啥?”我说那位同学现就在北京,是兵器工业部的一位高级工程师。
平老精神还不错,今天见到老家来人尤其兴奋。秘书王建设告诉我们,平老因病住了一段医院,医生劝他静养。全国统战系统经常有人要来看望他,部里一般都给予谢绝。今天平老一听说老家来人了很高兴,让我通知你们快来。
平老今年94岁了,可是思维非常清晰,语言表达也还流畅,就是呼吸系统有恙。平老说这是文革留下的“纪念品”。他说,1968年夏天被送到通县某部“监护”起来。每到夏季天气闷热,住的房子里蚊子很多,监管人员就给打“敌敌畏”。在那里审查了6年多,损害了呼吸道,落下了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根。
我说,自己是统一战线的一个新兵,今天除看望您外还想听听您这位统一战线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的教诲。平老抬起右手在胸前摆了摆,“不敢当,不敢当……”接着讲道,统一战线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工作岗位很重要。现在搞商品经济,有些干部嫌这里搞不到钱,抓不到权,不愿来,来了不安心工作。这不好。他们不知道,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遇到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不同的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调整,放弃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就不能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建设事业就不会成功。如果想搞钱、想抓权就不要来。我们统战部也不欢迎他们来!我们是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交朋友的,是代表共产党与他们合作共事的,我生怕这些人丢了共产党的脸。至于统一战线的工作经验谈不上,体会有一些。新形势下统战部门的职能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了解情况”是第一位的。“了解情况”就是“调查研究”。没有认真的调查研究,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的工作就做不好。
这时平老的夫人刘玉英进来了,说“他一见家乡人,一提统战话就多了。”王建设秘书可能感觉到时间不短了,便告诉大家,“我现在正在整理平老的回忆录,明年有望出版。内容丰富得很,到时候把书给了你们,好好念吧。”
我们提出与平老合影,平老就要离开沙发上站起。他的警卫和秘书急忙上前阻拦。我们站在平老的沙发后面照了合影后,向平老送上内黄的少许红枣、花生油等土特产就要告辞了。平老不顾大家劝阻一定要站起来与大家握别。
次年金秋十月,王建设同志来安阳送来了平老的回忆录《我的一生》,该书由王兆国同志题名,刘延东同志作序。
2001年8月,平老让秘书从他众多的藏书中精选出来660余册,由夫人刘玉英女士亲手捐赠给安阳大学。平老在工作之余酷爱读书学习,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收藏了大量宝贵的书籍、资料,其中有1956年版的《马克思全集》、1984年版的《鲁迅全集》、从1949年创刊到1966年停刊的全套260余册《新华月报》……平老把这些无价之宝无偿捐赠给安阳大学,让它在家乡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了却了他酝酿多时的一个心愿。安阳市委为此举行了捐赠仪式,副书记赵微代表安阳市党政领导,感谢平老给家乡做了一件大好事,表示要以平老为榜样,搞好安阳教育工作。
2001年9月19日平杰三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安阳市委副书记赵微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春艳代表安阳人民到北京八宝山为平老送行。平老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斯人虽去,风范犹存。他为我党统战事业所做的贡献永远载入史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怀念他,故乡的人民怀念他!
2006年4月22日
作者:原安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