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煦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1646406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18日

同治元年

发布时间:2010-12-18 10:53:2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江苏巡抚薛焕以华尔洋枪队在松江抗拒太平军“得利”,奏请将洋枪队改名“常胜军”,上谕加吴煦“督带常胜军正任”之职。吴煦怎样也未料到,这个“督带”却是一顶带刺的桂冠。清政府对外国侵略看之所以由拒绝到启用,是出于形势所迫,因此既想利用又怕难以驾驭,对外国侵略者始终处于重重疑虑之中。当清廷发现华尔旧部初不过千人,吴、杨漫无限制,陆续增至四千五百人,月饷七、八万两,且日益骄蹇,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感到十分不安,于是便迁怒于这位“督带”。十月十五日,上谕严令“嗣后若再有增添及不遵调度约束之处,即着将该道等(按指吴煦、杨坊)严参治罪”(引自《曾国藩全集·奏稿四、五》。)厄运来到吴煦的政治生活之中。
  同治元年九月,上海又发生了“常胜军”统领美国人白齐文殴官抢饷事件。原来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打死后,吴煦以白齐文“材勇可任”极力推荐(引自《曾国藩全集·奏稿四、五》。)。今番白齐文不听调遣,拒绝随吴煦同率从英方租来的船队“赴援金陵”,却带勇数十到杨坊家中,殴伤杨坊,又刃伤其戚属,乘机将预备发饷之四万两白银抢去。这场闹剧,即使清廷大为恼火,又惹怒了曾国藩、李鸿章等封疆大吏,朝野震动,于是这位常胜军督带成为众矢之的。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怕责任弄到自己身上,慌忙向朝廷参奏,“该道(按指吴煦、杨坊)等创募此军,及换人接带,始终主谋,又有督带之责,不能实力制,办理不善,咎亦难辞。应请旨将吴煦、杨坊暂行革职,仍令妥筹接办事宜,以观后效。”“如该军仍前犷悍,应责成吴煦、杨坊妥为裁遣,一手经理,不得置身事外,希图诿卸。”革了职还要负责到底。李鸿章不但为自己开脱,还向清廷献计,说“赴金陵,雇用轮船及添购军火,价值颇巨。兹既赴援不成,此项银两不准开销税款,应令吴煦杨坊自行赔补。”(引自《曾国藩全集·奏稿四、五》。)上谕照准,但未摘其二品顶戴,算足留给吴煦一条出路(引自《曾国藩全集·奏稿四、五》。)。吴煦万般无奈,交出官印,在宦海漩涡中开始沉沦。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