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运泽在阜阳保卫战
1943年,廖运泽被任命为骑二军军长,进驻皖北。与日军多次作战,有力反击了日寇的多次扫荡,阜阳城始终未落敌手。
1944年4月下旬,据深入敌后侦察的参谋报告:“连日来发现敌人从徐州等地调集兵力,正在寿县、正阳关地区集结。”军司令部综合判断,认为当面敌人的主攻方向可能由颖上指向阜阳,即将发起进攻。廖运泽乃当机立断,立即改变部署,放弃涡河防线,集中主力于阜阳附近地区,全力保卫阜阳。
5月初,在兵力部署刚刚变更3天之后,日军10000余人果然在空军掩护下,由寿县、正阳关向颖上前沿阵地发起猛攻。战斗打响后,在前沿阵地的军特务团按计划边战边退,每撤离一个地方就将电线杆砍倒,不给敌人利用。日寇误以为廖军败退,骄狂至极,以其担任左翼掩护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尾追廖军。廖运泽一看敌军侧翼暴露,出击时机已到,立即下令骑八师全部出动,给孤军深入的敌人迎头痛击。骑八师是青海军队中的一支劲旅,全师5000余人,久经沙场,每人配有一骑、一枪、一刀,官兵性格强悍,擅长马上冲杀,作战勇猛,颇有中世纪蒙古骑兵的遗风。而日本骑兵的惯例,是下马战斗。廖运泽针对此状况,在电话中指示骑八师,要乘敌人下马之际发起攻击,来个货真价实的“下马威”。当骑八师在颖上境内的十八里铺附近与日军前哨部队遭遇时,乘敌下马尚未集结之时,旋风般地冲向敌阵,居高临下马踏刀砍,200余日骑兵来不及还击就成了刀下之鬼。死里逃生者仅20余骑,而骑八师几乎没有伤亡。敌人的大炮是用马驮的,遭袭后,马匹被击毙,火炮只能靠人拉着走,狼狈不堪。
气疯了的日寇立即组织反扑,在3架飞机和数门大炮的掩护下,向廖运泽所率军队发动猛烈进攻。前锋部队且战且退,与敌周旋。日军害怕重遭骑八师袭击,就加强了左右两翼兵力。这时驻守在阵地右翼的阜阳县三个自卫中队贪生怕死,在中队长带领下临阵逃脱,以至廖军右翼空虚,日军乘机集中兵力包围骑八师,疯狂进行报复。骑八师毫不威惧,组织力量反复冲杀,战斗十分激烈。廖运泽急令已撤到阜阳尤家花园的军特务团火速回师参战,又令作为军预备队的一个团紧急驰援。日军兵力被分散,骑八师从左翼突破包围撤出阵地。这场厮杀,骑八师伤亡不少。敌军欺廖运泽既无空军,又没有防空武器,肆无忌惮地进行低空扫射,狂轰滥炸。愤怒至极的战士端起机枪,对空还击,1架低空飞行的敌机油箱被打中起火,坠毁在中岗村附近。日机6名机组人员跳伞后企图负隅顽抗,被包围的军民全部击毙。由于广大官兵的浴血抵抗,激战五天,消耗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日军才推进到距阜阳10余里的地方。此时,阜阳军民和调集来的各路援军早已严阵以待,准备在阜阳城下和日军决一死战。为严肃军纪,廖运泽一方面命令将3个临阵脱逃的自卫队队长就地正法。另一方面,对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骑八师进行表彰。当廖运泽来到骑八师,面对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的全师官兵,面对老泪纵横的马师长,廖运泽也止不住潸然泪下。他勉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誓和日本法西斯血战到底,为阵亡将士报仇,并传令全军学习骑八师,奋勇杀敌。
正当阜阳守军严阵以待,准备与敌展开主力决战之际,敌人突然向后撤退。廖运泽当即令骑马八师和军特务团乘胜追击,收复颖上县城、正阳关等地,敌人只好舍弃皖北向寿县方向逃窜。
在这次作战中,军民关系处理较好。战前,廖运泽和当地专员、县长们商量,动员城内市民向农村疏散,免遭敌机轰炸。将带不走的财物妥为安置,门上贴上封条。只要阜阳不失守,保证做到“原封不动”。同时严令城防部队,昼夜巡逻,防止坏人趁火打劫。战斗结束后,市民陆续回到家中,发现封条未动,财产未受损失,都感到喜出望外,盛赞廖军长治军有方。
阜阳保卫战的胜利,加上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频频发动攻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迫使日军龟缩在津浦一线的据点里,无力对皖北、皖西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从此,皖北驻军变被动为主动,伺机打击敌人。在平汉线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之际,阜阳保卫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人心,增强了民众抗日信心。当时各报均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报导了这一胜利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