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运泽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1714
本馆由[ bj4aol5j ]创建于2009年12月29日

廖运泽心系统一

发布时间:2010-09-20 16:01:24      发布人: bj4aol5j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廖运泽重新获得了新生。1977年12月,廖运泽当选为政协江苏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1984年又当选为民革江苏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省暨南京市政协联合举行的揭批大会上,他以充分的材料、亲身的经历,深刻揭露和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欢呼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他十分重视时事政策的学习,对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各级人大政协以及民革中央的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特别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反复学习体会,并组织党派同志进行研讨,以提高政治觉悟。

  作为民主党派领导人,他积极了解成员和所联系人士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变化情况,认真处理接待了大量的人民来信、来访。对一些历史老案,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本人负责的精神,派人深入调查取证,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各项统战政策,使民革成员在“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被查抄的财物和被挤占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得到落实,调动了广大成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亲眼目睹辛亥革命成功和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老人,廖运泽痛心于中华民族的分裂,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分离,魂牵梦萦于祖国的完全统一。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廖运泽学习之余,感慨万端。他积极参加各种座谈会,向海内外朋友表达自己热切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心愿。他邀请原黄埔军校校友和其他军校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座谈交流,积极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在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新春慰问台湾同胞文艺广播晚会上,作为主持人,廖运泽充分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深厚骨肉情谊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美好愿望。

  他利用自己是黄埔一期学生、长期服务于国民党军界、门生故旧众多的优势,和海内外朋友广泛联系。同时通过组织党派成员座谈、参观游览和传统节日的庆祝、纪念、拜谒孙中山墓陵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台宣传。1981年10月,在江苏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廖运泽充分肯定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并在人民中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划时代的一笔。孙中山先生在晚年遭受挫败的时候,毅然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廖运泽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曾多次聆听孙中山先生激动人心的充满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有关国共合作的讲话,黄埔军校在当时就是国共合作的产物。……由于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才取得了东征和北伐战争的胜利。由于有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希望台湾当局及在台湾的老朋友捐弃前嫌,本着爱国良知,以民族大义为重,携起手来为振兴中华造福子孙后代,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谱写出国共合作的新篇章。”

  黄埔军校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产物,也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为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廖运泽曾多次提出希望组织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1985年4月,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终于成立,负责联络江苏、安徽、山东、江西的黄埔学生,廖运泽被选为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在成立大会上,廖运泽不禁遥想当年:“许多黄埔军校同学,在历次战役中,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他由衷感到:“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国共两党,合作则兴,分裂则伤。正如孙先生生前多次教导我们的那样:‘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取的历史教训。”面对海内外黄埔同学,廖运泽发出了热情的呼唤:“回顾往昔,当年我们黄埔军校同学,都是热血青年,怀抱救国救民的崇高愿望,投笔从戎,服膺‘亲爱精诚’的校训,高唱‘怒潮澎湃’的校歌,同场操练,同窗切磋。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合作时期,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跃马挥刀,奋勇杀敌,战功辉煌,驰誉中外。今天,祖国要统一,民族要团结,中华要振兴。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民愿所归,……我们愿与各地黄埔军校同学重温中山先生的教导,加强联系,紧密携手,共同为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 -

  祖国的统一,民族的振兴,是廖运泽一生的追求与理想……

  1987年9月23日,廖运泽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