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2031636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27日

长征途中的年轻首长

发布时间:2011-06-27 18:10:03      发布人: 一米阳光
 长征途中,新战士吴宗汉去给肖华当警卫员,第一次见面时,由于胆小不敢抬头。肖华问:“多大了?”“二十。”“嘿!比我还大一岁咧!”吴宗汉抬头一看,眼前的首长果然年轻,不禁心想:他这么小就当首长啦!

  肖华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泥瓦匠家庭,家里无房无地,借祠堂一角栖身。肖华自幼聪颖好学,每年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祠堂学租奖励,被人誉为“神童”。他身材瘦弱,衣衫褴褛,却才高志大。12岁那年,在《我的将来》作文中,便立志“打倒军阀”、“铲除列强”,深受老师的器重。

  这一年,县商会捐给学校一批乐器,让学校组织乐队。肖华看中了一把锃亮的铜号,不料一吹竟发出“嗤”的一声,引起同学一阵哄笑。商会会长的儿子嘲讽的说:“饭都吃不饱的人,还想吹号。”肖华气得涨红了脸,请求老师让他练吹号。老师鼓励他说:“有志者,事竟成。”天道酬勤,肖华苦练半年,小号吹得娴熟。

  在一次学校联欢晚会上,肖华的小号获得一阵又一阵的喝彩,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在场的绅士老板们纷纷打听:“这是谁家的公子?”老师讲出肖华的身世后,老爷们不乐意了。第二天,老师难过地说:“校董会不让你吹号了……”肖华默默地交出心爱的小铜号辍学回家。

  1928年冬天,肖华参加了兴国暴动。他把红军便衣队引进城,带着几个伙伴用木炭在全城反动分子家的门上画了标记,暴动队伍按记号把反动分子一网打尽。

  1929年4月,在去参加毛泽东在兴国举办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年底,他担任了兴国团县委书记。他很快跑遍了全县,区区建立了团委,乡乡成立了团支部,还组织了少年先锋队。第二年3月,毛泽东来到兴国,听他汇报县青年团的工作,对他的组织才能十分欣赏,不久便把他调到红四军军部工作。

  肖华在红四军仅一个多月,就利用战斗间隙,把全军青年组织健全起来。以后他又担任了连、营、团政委。1933年夏,他在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提出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不久,在中共苏区的扩红热潮中,组建了一支由共青团组成的“少共国际师”,不满18岁的肖华担任了这支年轻的部队的政委,他率部投入反“围剿”战斗和北上抗日。

  长征路上,肖华再次吹起了心爱的铜号。1935年1月,“少共国际师”北渡乌江,为主力北上开路。乌江天险,岩峭壁陡,水急浪高。夜里,几十个红军乘竹筏偷渡过去,藏在崖壁下。第二天清晨,一个排的红军分乘三架竹筏冲向北岸,被敌人发觉,机枪哒哒扫来,子弹激起一米多高的水柱。英勇的红军改偷袭为强攻。“嘀嘀哒哒……”南岸的冲锋号响了崖壁下的红军跳了出来。突然,红军号手中弹,冲锋号声然而止,三架竹筏已逼近北岸。师政委肖华迅速拾起铜号,嘹亮的号音立刻响彻乌江两岸,红军齐声呐喊:“冲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记住萧华这些人。


    写信时间:2012/10/27 18:26:29
  • 长征路上,肖华再次吹起了心爱的铜号。1935年1月,“少共国际师”北渡乌江,为主力北上开路。乌江天险,岩峭壁陡,水急浪高。夜里,几十个红军乘竹筏偷渡过去,藏在崖壁下。第二天清晨,一个排的红军分乘三架竹筏冲向北岸,被敌人发觉,机枪哒哒扫来,子弹激起一米多高的水柱。英勇的红军改偷袭为强攻。“嘀嘀哒哒……”南岸的冲锋号响了崖壁下的红军跳了出来。突然,红军号手中弹,冲锋号声然而止,三架竹筏已逼近北岸。师政委肖华迅速拾起铜号,嘹亮的号音立刻响彻乌江两岸,红军齐声呐喊:“冲啊!……”


    写信时间:2012/10/23 2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