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之中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2372
本馆由[ 9l12s1c~ ]创建于2010年01月07日

方之中:文人武将写传奇

发布时间:2010-10-19 10:55:47      发布人: 9l12s1c~
 近日,华容方之中将军的继子方笑石走进本报编辑部,向记者讲述了方将军“文人武将”的传奇人生———1900年出生在华容砖桥的方之中,年少时颇有才气,被送往黄浦军校学习。南昌起义后,方之中回到故乡组织湘鄂西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后转战上海,加入左联,经著名剧作家田汉介绍参加了“南国社”,主持创办与鲁迅《海燕》杂志齐名的《夜莺》月刊。他与鲁迅先生有一段不同寻常的交往。建国后被授予少将军衔,1987年逝世于天津。

                             将军已逝子怀念


 “回忆革命年代,怀念我的父亲!”方笑石老人近日拿着资料找到本报记者。他说作为开国名将华容“文人将军”方之中的继子,他一生虽与父亲分多聚少,但继父时常书信对他谆谆教诲,让他终生受用。“今年是继父逝世20周年,我想把我的思念说出来,以悼念我的父亲。”老人很有精神,但头发全白,表情凝重愁眉深锁,说话时脸上每一皱纹仿佛都刻着对父亲的思念。


 “我家里还保存着许多资料,以及他写给我的一些家书,包括他的《方之中文集》。”为了全面了解“文人将军”生前身后的故事,记者决定同方笑石老人前往采访。在市外贸局新家属楼方爹的家里,老人把收藏得整整齐齐的资料,从书柜里全部清了出来摆在记者的面前。看着一纸纸文采飞扬的文章和方之中将军英姿飒爽的照片,将军仿佛就在记者眼前,与记者讲述他那段同学少年、意气风发、投身革命的激情岁月。


                           同学少年闹革命


    清末民初,黑暗笼罩中华大地。1900年,方之中出生在华容县。他母亲早逝,家境十分贫寒。但方之中从小聪慧过人,曾与戏台作联“一个土地半本戏,各家门前一重天”。家乡小商店开张,他也对联以贺“门前大路通南北,岭上小房买东西”。诗文才华享誉乡邻,被乡亲奉为“才子”。由于家庭贫困,读了两年私塾父亲就无钱供他读书,但方姓家族颇有远见,认定方之中能成才,于是方姓家族决定出资供其读书。就这样,1921年,方之中在享受公费的情况下于21岁考取了位于长沙的湖南群治大学就读法律专科。同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长沙成为湖南革命运动的中心,方之中正处在这个革命的旋涡中心。方之中的同班同学李亚农(当时任湖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见方之中整日消沉,就主动与之谈心,了解了方之中的心理后,李亚农介绍方之中到长沙西长街文化书社买了两份刊物。后来,方之中才知道,这间书社就是湖南自修大学校长毛泽东开设的,两份刊物正是《向导》和《新青年》。捧读刊物,方之中如迷途的羔羊一下子找到了方向。不久中共湘南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夏明翰接见了他,并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方之中被选为湖南省学生联合会驻会委员。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6月5日,长沙又举行了10万人以上的大示威。军阀赵恒惕派兵搜捕学生领袖,封闭群众团体。方之中作为领导者之一上了“通缉榜”。经省学联研究,决定送方之中去黄浦军校学习。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后,正在武汉军政分校学兵团担任政治指导员的方之中被党组织派往湘鄂西特委工作。赴任途中,方之中经过家乡华容,经党组织同意,方之中决定留在家乡恢复组织,建立工农武装组织,方之中被任命为县委军事委员。这年秋天,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共华容县委接到指示:迅速组织湘鄂西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不久,手持梭镖、大刀、扁担、棍棒的农民在方之中的指挥下,把作恶多端的土豪抓了起来。1928年,方之中带领部队划船去洪湖,与已起义的贺龙会了面。一年的发展,方之中领导的起义部队影响越来越大,发展成有800人的队伍,还缴获了不少枪支。湘鄂西特委正式给他们的部队下达了编制番号,名为“湘鄂西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师”,方任师长兼参谋长。


    这年秋天,敌人开始大“清乡”,华容县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数百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为了保存来之不易的武装队伍,方之中率领幸存的200多人每天出没在山林湖间,后与湖北石首、监利一带的游击队合编为红六军,归建于贺龙麾下。


                        诗文才华显锋芒


     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方之中,化装成农民经武汉前往上海,仍没找到党组织。一天,他惊喜地发现上海《申报》上有一则湖南群治大学上海分校的招生广告。穷困潦倒的他忙找到母校,并在教务处担任了一份职务。当时在分校讲课的有很多革命作家和教授,方之中酷爱革命文学,在接近左翼文化名人潘梓年、阳翰生、冯乃超等人的过程中,他开始了文学创作。1930年3月份,在中共领导和推动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方之中加入“左联”,并在《萌芽》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后来,又经著名剧作家田汉的介绍加入了“南国社”。就这样,方之中暂时放下了武器,转用笔杆子揭露黑暗,宣传革命,他曾经奋战沙场,写的文章更富革命激情,他夜以继日写作,小说、诗歌、散文、杂文都成了他手中的武器。


     他还主编了《生存》、《夜莺》两本革命月刊,当时《夜莺》与鲁迅主编的《海燕》被称为姊妹刊。但鲁迅主持的《海燕》出版两期后,被国民党查封,获讯后方之中大为愤怒,并托人请鲁迅为《夜莺》撰稿,先后刊发了鲁迅先生的《三月的租界》和《写于深夜里》两篇文章。方之中深知鲁迅先生抱病写作,还常要为革命青年回信、会客,生活繁忙,想送点稿费给鲁迅先生补贴家用,当时,金钟出版社答应出版后付稿费,方之中便将《夜莺》第三期转到金钟出版社。发行后,方之中便拿着稿费去拜见了他所敬重的文学前辈、革命斗士鲁迅先生,交谈20多分钟。《夜莺》第四期付印前夕,鲁迅先生病重,无法执笔。友人拿来鲁迅《病中答访问者》一文,方之中加上了题目《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以鲁迅的名义发表。第四期刚出版,国民党特务协同法国巡捕房四处搜寻《夜莺》编辑部,试图逮捕方之中,而且对买《夜莺》之人也抓捕审讯。在各种压力逼迫下,《夜莺》只得停刊。1936年10月,鲁迅先生病逝,方之中万分悲痛,他为鲁迅守灵一夜,遂写下《鲁迅死后的一点感想》、《从鲁迅先生死后说起》、《鲁迅先生没有死》等多篇文章悼念先生。他写的《巷战歌》(陈田鹤谱曲,现收于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教学参考资料》)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战歌,他还出版了《花家冲》小说集、现代诗集《人底改造》等文集。


                           激情岁月历沧桑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面对民族的存亡,方之中决定重拾枪杆,弃笔入伍誓死抵抗侵略者。“这一年,他回了家,把妻子和女儿送回华容,决定只身北上抗日。”方笑石老人告诉记者,当时他还很小,是第一次见到继父,印象不是很深刻。1938年,方之中写信回家要求一直并肩作战的妻子范淑寒也北上抗日,结果,范淑寒(革命烈士)在途中被反动派杀害,“当时,我的妹妹还只有4、5岁,对父亲来说,这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但父亲没有消沉,而是更加痛恨日本侵略者和反动当局。而且从这次出去后,父亲就再没有回来过,生死未卜,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他的消息。”1951年,方笑石的亲生父亲收到一封信,由于父母不识字,他们要方笑石撕开后读念。阅读方知,原来是堂叔方之中的来信,他已是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信中真情流露希望得到家人的消息,问候是否一切安好。收到信后,方笑石立即回信,告知自己是什么人,并转达父母对他的思念。


     不久,方笑石收到回信,称记得“上次回家,你是那个拿吹火筒当号吹的侄子啦!”还向方笑石的父母表示希望能把方笑石过继给他做儿子。见弟弟言真意切,方笑石的父母欣然答应。同年,18岁的方笑石带着10多年没有见到父亲的妹妹方惠前往天津探望父亲。到了天津,方笑石立即被继父安排去学校读书,但不幸的是,方笑石患了肺病,反复发作,治疗无果无法正常读书。1958年,刚读完高一的方笑石回到了家乡,在砖桥邮电支局工作,父子俩常书信来往,“父亲每次来信都询问我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一次,家乡领导托方笑石,希望能通过方之中帮助购买一辆车政府公用。见是公用,方笑石欣然答应,并写信告知了父亲。结果父亲一口回绝,令方笑石很难堪。他写信表示不理解,“父亲又来信称我牢骚蛮多,并教育我虽然是公用,但国家按需分配,不能干涉。一封信把我教育得服服帖帖。”1963年,离家数十年的方之中将军荣归故里,方笑石陪着父亲在家乡走了一个星期,“他对家乡太有感情了,仿佛看不厌。走得时候还题词‘故旧寥落,草木凋零,革命胜利,血泪结晶’。叮嘱群众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搞好生产恢复。”

  (何志高 )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