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十五岁的刘喜奎在中和园首次挂牌演出
1910年,十五岁的刘喜奎在中和园首次挂牌演出,她一亮嗓子,台下便响起一片叫好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刘喜奎能够得到这个演出的机会并不容易,当年能在大戏院登台的伶人,无论唱的是哪一出戏,演员都是男人。
而刘喜奎是为数不多的女子,当然也是那个年代最伟大的戏曲演员之一,''谁说女子不如男'',刘喜奎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了这句话
命若浮萍
台风过硬的刘喜奎很快就红遍大江南北,人们将她评为可以与梅兰芳比肩的女伶人,在观众的眼中,如果世上有哪个男子配得上刘喜奎,那也只能是梅兰芳了。
他们两个相识于微时,一步步看着对方成为戏台上的明星,彼此生出爱慕是很自然的事情。假如他们是和平年代的一对恋人,也许会有着圆满的结局,可是他们生逢乱世。乱世之中的人们,往往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尤其是作为女子,命若浮萍,逐水飘零才是常态。
就算是梨园中最优秀的女伶,也逃不过命运的倾轧。刘喜奎的美貌和才华都是这么耀眼,这份光芒吸引了梅兰芳,也吸引了无数好色之徒。刘喜奎在晚年的时候回忆自己这段短暂的爱情,她是那么喜欢梅兰芳,惊叹于梅兰芳在艺术上的才华,可是她不断的收到来自外界的威胁,追求她的军阀们要求她和梅兰芳分手,不然明天他们就有能力让梅兰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她的爱情会葬送梅兰芳的艺术,认识到这一点的刘喜奎只能挥剑斩情丝,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爱上过别的人,而是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桃花劫。
情归何处
第一个追求她的军阀是张勋,这个年迈的男人在看到刘喜奎的第一面就起了色心,刘喜奎出门之后,就收到了张勋送来的礼物,并且还让刘喜奎嫁给他为妾,刘喜奎十分慌乱的拒绝,这件事情因为刘喜奎态度坚决,张勋没有坚持,可刘喜奎不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刘喜奎知道自己这样年轻美貌的女伶人容易招来他人的非分之想,所以凡是有权有势的大人物请她去家里唱堂会,她都是能推就推,不能推拒的,就带上乌泱泱一大帮人同去,绝不创造旁人与自己单独相处的机会。给她下过帖子的袁世凯、黎元洪都吃了闭门羹,袁世凯遭拒之后跟友人埋怨:''那个姓刘的女戏子,真不好对付。''
如果可以选择,刘喜奎根本不想搅和进这么一群人中间,她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希望能够用戏曲尽到一个中华儿女爱国的责任,民国三年,她登台演唱了自己改编的爱国戏曲《宦海潮》,抨击旧社会,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反响,连年轻的周总理都深有触动。她是一个那么优秀的女子,又如何肯委身于一群旧军阀?
但是再这样下去,刘喜奎自身的安全很难保证,张勋对她贼心不死,多次登门找她,被她一次次搪塞过去,曹锟也屡次想要强娶她,有一次还硬要把她请到家里,要不是惊动了曹太太发威,曹锟只怕就要强抢民女了。此外军阀陆锦也多次请她去唱堂会,说是什么切磋艺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想做什么。
被逼急了的刘喜奎只能选择一个最快解决问题的法子,那就是找个人嫁了,绝了这些男人娶她当姨太太的心思。经人介绍,刘喜奎认识了一个叫做崔昌洲的军官,崔昌洲原本是陆锦的部下,有些势力,刘喜奎和崔昌洲匆匆见了一面之后,觉得这个人相貌堂堂,谈吐也不错,便答应了这门亲事。
可心急的刘喜奎跌进了崔昌洲的陷阱,原来刘喜奎当日相亲见到的那个人只是崔昌洲挑出来的一个部下,真正的崔昌洲模样丑陋,形容猥琐,他知道自己这幅样子肯定俘获不了刘喜奎的芳心,所以才来了一招偷梁换柱,刘喜奎嫁过去才发现自己上当,可是木已成舟,后悔也来不及了。
梦回梨园
成亲之后没几个月,崔昌洲就被陆锦强行调离了家乡,徒留刘喜奎一个人在家和陆锦等人周旋,刘喜奎痛苦不堪,崔昌洲为了保护刘喜奎,就把她秘密接到天津,两人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但是三年之后,崔昌洲竟然横死于任上,原因不明,很多人都猜测是陆锦下的毒手。
崔家人对刘喜奎还算宽厚,知道她丧夫之后没有依靠,就把崔昌洲的一个侄子过继给她,一是给死去的崔昌洲传承香火,二也是让刘喜奎将来有孩子可以依仗。刘喜奎守了寡,她曾经的那些追求者们又蠢蠢欲动,刘喜奎却公然宣布,自己决心终身守寡,永不再嫁,甚至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她宣布自己再也不会登台表演。
从此,刘喜奎过着半隐居的生活,戏迷们都很想再次听到她登台唱戏,可是刘喜奎却真的退出了舞台。她再一次出山是在日寇侵华时期,河北水灾爆发,百姓流离失所,为了给灾民募捐,刘喜奎破例登台演出,筹得善款两千银元,她将这笔钱悉数捐赠,随后又一次远离了人们的事业。
一晃眼,时间来到了建国之后,周总理偶然得知刘喜奎在北京居住,想到当年这位思想进步,艺术天分超群的梨园名家竟然埋没,周总理深感可惜,他对文艺部的工作人员说,一定要劝说刘喜奎再次登台,新中国的艺术界不能没有刘喜奎,并且总理还邀请刘喜奎来参加文艺部举行的宴会。
刘喜奎并不知道周总理曾经是自己的听众,接到邀约之后,她很诧异。宴会上,周总理特意找到刘喜奎,对她说:''你很优秀,你应该把这份技艺传给后人。''三十九年了,刘喜奎自己都快要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但没想到,有人一直记得她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刘喜奎被聘请为戏曲学教授,真的把自己手中的技艺传承了下去,死后,人们把她安葬在八宝山,她的一生充满坎坷,但最后,她应该作为一个艺术家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