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军寻淮洲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2882
本馆由[ 树森 ]创建于2010年01月07日

开国上将叶飞

发布时间:2011-10-11 17:44:03      发布人: 树森
 

 开国上将叶飞:                          作者:王昊 王纪一
 
                …….
               1934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逼近福州北郊的大,岭,袭击城郊王庄机场,
    威逼福州。经过一昼夜强攻,占领了敌军一些阵地和西关的主要街道,但未能攻克福州,遂
    向闽东转移。
        
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闽东地区后,在连江红军独立第十三团配合下,打开罗源县城,
    继续北趋宁德。叶飞闻讯后,率领闽东红军独立第二团赶到赤溪,胜利会师。在军团部(
    上抗日先遣队由红七军团组成,领导机关仍称军团部),见到了寻淮洲军团长和其他领导人。
    闽东党组织已有半年失去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迫切需要获得上级领导机关的指导,叶飞详
    尽地汇报了闽东情况。那个随军的中央代表名叫曾洪易,刚到闽东边沿地区,连当地土话还
    听不懂,竟然发布"指示",指责闽东工作"右倾""赤白对抗"不够尖锐,小商贩能在苏区自
    由贸易,有盐吃,有布买,是"阶级阵线不清"
寻淮洲等却对闽东工作很为赞许,向闽东特
    委提出:闽东的党政工作已有统一领导,军事上也要有统率机构,还应该建立一支全区机动
    的主力部队。叶飞表示:这个指示很切中要害,我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苦于没有学过军事
    的人才。当时只有22岁的寻淮洲笑了,指着军团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笑着说:
    "我们哪一个也没有住过军校,都是子弹下面滚出来的。
         
叶飞作为当地领导人,主动提问:"部队有什么困难要当地帮助解决的?"
         
寻淮洲说:离开根据地,长途跋涉,转战千里,兵员补充缺乏来源,伤病员也无法
    安置,确有很大困难。的确,抗日先遣队到达闽东苏区时,和闽东红军兵多枪少的情况正好
    相反,而是枪多兵少,有一人背两支枪的,有民工挑着枪支的。大家很奇怪也很羡慕。
          
叶飞问道:"你们要不要补充新兵?"寻淮洲颇为吃惊地问:"你们有办法?"
          
叶飞说:"别的办法没有。苏区嘛,群众起来了嘛,这行。你们要补多少新兵?"
         
寻淮洲考虑了一下,很谨慎地提出:"三百行不行?"
          
叶飞笑着说:"行。你们是有枪没有人,不像我们是有人器有枪。"
          
寻淮洲又考虑了一下,仍是商量的口吻:"五百行不行?点好能有一千,能不能在
     三天之内动员好送到部队?"
          
叶飞爽快地答应:"行,不要说一千了,就是三千也行。不过时间要长一点,总要
     一个星期吧。"
          
随后,闽东红军独立第二团配合北上抗日先遣队打开穆阳为他们筹集了三万现洋和
     五十几担烟土。停留三天后,北上抗先遣队接受了闽东苏区参军的一千多翻身农民。因为
     敌尾随追来,先头部队进抵穆阳赛歧河,北上抗日先遣队隔河舜战,阻敌过河。
          曾洪易命令部队迅速脱离闽东,即离开穆阳向油闽边政和、庆元方向转移。
半个世
      纪后,叶飞回顾这段历史,有感慨地说:可惜北上抗先遣队没有东渡赛歧河,进入闽东费区基本
      根据地(该河渡口都为我方控制,来去便利)。当时闽为苏区有大片根据地,粮盐供应方便,兵员
      补充容易,以此有利身件,红七军团完全可以作为依托,与闽浙赣苏区、闽北苏区,珀浙江、江
      西、 皖南广大地区与敌周旋,加上寻淮洲、粟裕的军孽才能,完全可以达到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行
      动的预期目的。
但是当时部队领导权掌握在中央代表手里,身为中央代表的曾洪易才学无
     术,信雌黄,依附""倾错误路线而受到重用。始则动,攻打敌人防御重点的坚城福州,
     攻城未果反而暴露我军歹量,遭到敌军尾随追击,继而充满失败主义情绪,惧敌避战,以
     致以后在皖南失败。曾洪易本人则叛变投敌。
          
北上抗日先遣队北去后,闽东还有一千多翻身农民已经集中,参加红军的热情很
     高,却追赶不上他们了。闽东特委研究认为:既然把新兵动员来了,解散回家是要泄气的,
    
不如根据寻淮洲的建议,把他们补充到部队,建立一支主力部队。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了
     一百多名伤病员,团、营、连、排干部都有,真是给闽东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他们在罗
    源战斗中缴获的枪支交给了闽东红军独立第十三团,多余的百余条步枪给了独立第二团。
    有枪有兵有干部,建立主力部队的条件已经具备。
          9
月,叶飞前去连江,传达特委关于成立独立师的决定,并带领独立第十三团到宁德
    桃花溪集中。随后独立第二团、寿宁独立营也开到桃花溪。30 日上午,三支队伍会合在支
    提山华严寺山门前的方砖场地上。支提山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华严寺又称华藏寺,始建于
    宋代,是东南佛教胜地。大会开始,闽东苏维埃主席马立峰、闽东特委代理书记詹如柏宣
    布: 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辖三个团。福安独立第二团为第一团,寿宁独立营扩
    编为第二团,连江独立第十三团为第三团。任命冯品泰为师长,赖金彪为副师长,
叶飞为
    政治委员。冯品泰原是红七军团的营政治教导员,因负伤留在连江,伤愈后任独立第十三团
    团长。赖金彪原是红十二军的排长,在江西瑞金彭杨军事学校学习后任连长,l932年被选派
    去苏联学习,因交通受阻未能成行。l9336月由福州中心市委派来闽东工作,1934年任闽
    东红军独立第二团团长。全师共约1600余人,长短枪940多支。
         
独立师成立后,立即向北出击,连连奏捷。据当年lo15日闽东苏维埃发表的《欢祝
    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与胜利宣言》说:独立师成立后仅半个月,就"冲破敌人主力,
    消灭数处罄个民团.收缴了反动武器一百余专.并辟了宁君青而的薪菰区。掀起了古屏方面
    革命的到来,成为秋收斗争中一支不可战胜的主力军"ll5日闽东特委机关刊物《闽东红
    旗报》又报道:"攻下周墩(县城),完全消灭反动民团,缴获步枪一百一十余支,子弹数千
    发,成立苏维埃政府和地方武装。"闽东的革命形势发展引起了反动统治集团的重视,《福建
    民报》刊登蒋介石的"剿匪电令"宣称:"闽东军事发展迅速,日来突飞猛进,为前所未有。
    "12月8《福建民报》惊呼:"闽东匪之深,实不下于闽西各县,而其中尤以福安、连江、
    罗源、霞浦各县为甚。
"叶飞与寻淮洲见面时,寻淮洲也曾提到敌方有关闽东的报道,
    他说:中央对闽东的情况很不了解,只是从敌方报纸的报道上,缴获敌方的情报资料中,
    了解闽东有一支红军,一块苏区,正在进行土地革命。中央交代北上抗日先遣队设法与闽
    东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并把中共中央上海局的关系交给闽东党组织。1(月。闽东特委派
    遣苏达去上海,与中央局取联系。苏达一去不返,杳无音信,闽东党与上海中央局仍未能
    接上关系。很长一彀时间内,很多人认为苏达可能在路上出了事,或者在上海遭了睹害,
    但以后在上海保存的中央档案中发现了苏达写的三份报告:19341118《中共福建省
    闽东特委闽东总报告》、l9341214《闽东特委关于组织报告》和《闽东特委关于军
    事插告》。可见苏达蓟了上海,并与中央局取得了联系,汇报了情况。叶飞以后才知道,
    l936年春苏达未回闽东,而回了闽西永安老家,接上了组织关系,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19374月,由于粉徒出卖被捕,8月被反动派枪杀于龙岩。

              摘自:  http://www.du8.com/readfree/10/01660/1.html  读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