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仁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4420046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1月21日

经历简介(一)

发布时间:2010-11-21 11:30:2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三十四年八月 (1908年9月) ,同盟会决定重阳节要在黄陵祭祖(同盟会黄陵祭祖年份一说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 ,请郭与张赞元起草祭文。此时,他的思想已开始转变,在祭文中发出了“誓共驱逐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的呼喊。
  同年九月,在轰动陕西省内外的“蒲案”中,郭坚定地站在进步力量一边,与陕西提学使余堃面对面进行交锋,成为陕西知识界颇有声望的人物。冬,与进步人士曹印侯、刘蔼如等在西安创设丽泽馆,研究学问。因丽泽馆与马开臣家书铺毗邻,结识了马开臣、景梅九、李岐山等中国同盟会骨干人物。宣统元年(1909)十月,陕西咨议局成立,被举为副议长。同年冬,由陈会亭、景梅九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丽泽馆、咨议局成为同盟会会员秘密聚会的地方。
  宣统二年(1910)三月,井勿幕回陕研究反清起义计划,调整同盟会陕西分会领导人,郭被举为负责人。四月,又被举为陕西咨议局进京请愿代表,赴京与其他省的代表。郭赴京后,被同盟会会员举为陕西分会会长。同年冬,同盟会会员彭世安、张聚庭联合陕西新军军官30余人,掀起反对陕西新军督练公所总办王毓江的斗争。郭与咨议局另一副议长、同盟会会员李桐轩以咨议局名义,把王吞没款项、滥用私人、招纳贿赂、营规不肃等罪状控告于清廷资政院,迫使陕西巡抚恩寿将王撤职。
  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爆发。当晚,郭被请到起义指挥部主持内务。23日西安全城光复。他起草安民布告:“各省皆变,驱逐满人,上征天意,下顺民心。宗旨正大,第一保民,第二保商,三保外人。回汉人等,一视同仁。特此晓谕,其各放心。”(转引自《中华民国的创立》(下),中华书局1982年4月版第390页)27日,陕西军政府成立,郭被任命为军政府高等顾问和总务府参政处负责人,在调解哥老会与军政府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加强陕西军政府领导人之间的团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军政府这一时期的文件、布告多出其手,许多行政事务多由其决定,时有“郭丞相”之称。
  1912年6月23日,郭与张凤翙、陈树藩、王锡侯等发起成立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两天后,井勿幕等开会,将同盟会陕西分会改为陕西支部。8月,同盟会陕西支部与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合并成立国民党秦支部,郭被选为干事。
  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陕西都督张凤翙向袁妥协,郭以足疾辞去军政府职务,回到家乡临潼。
  1913年1月离陕赴京,3月在北京入基督教;不久辞去国会参议院议员,与李仪祉一起赴欧洲考察。目睹欧洲许多国家水利之修明,曾对李仪祉说:“与其学它艺,不如学水利,吾乡之郑白渠,废弛久矣,曷弗于吾辈手俾复之。” (李协:《泾惠渠之首功郭希仁》) 力劝原在德国读铁路土木工程的李仪祉改学水利。10月,回国家居。1914年曾上书全国水利局总裁张季直,建议兴修西北水利,防涝减灾。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