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钟琳从严教学,精心育人
邹钟琳从教数十年,始终一丝不苟。他对农业昆虫学是很有研究的,虽然讲授过多遍,但仍然认真备课,有时讲一节课,要花上几个小时的备课时间。千方百计让学生听了课后,能够打开思路,独立去钻研问题。
邹钟琳先后讲授过寄生虫学、普通昆虫学、经济昆虫学、昆虫分类学、昆虫形态学和昆虫生态学等课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学校需要开设的课程日益增多,因此从1937年起,将普通昆虫学、经济昆虫学、昆虫分类学转给年轻教师讲授。邹钟琳则逐步转到专教昆虫生态学。当时,这门课难度很大,国内外资料都比较缺乏,内容、范围都不固定,但这又是害虫防治的基础课程,不能不认真对待。邹钟琳为了教好这门课程,边搜集资料,边编写讲稿;边教、边学、边改进,为这门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邹钟琳十分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讲,“造”出来的“车”一定要适合人家用。讲稿写好以后,都要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补充。他所编写的《普通昆虫学》和《经济昆虫学》两本专著,分别由中华书局和国立编译馆于1940年和1947年先后出版,其中《经济昆虫学》将农业昆虫学提到生态学的高度,概括了害虫的防治原理,具有独到见解,为当时国内高等农业院校的主要教材。
邹钟琳关心学生成长,他经常说“科学是发展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人,应该不断关心学生的成长,让他们超过自己。”因此,他热情指导、培养研究生,为青年人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对曹骥、赵筹、姚康三位研究生就是这样做的。后来他们毕业后,相继赴美深造,都得力于邹钟琳的推荐。
50年代以后,他根据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为研究生制订长短期学习计划,确定研究课题,指导查阅文献,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每周检查一次学习、研究进展情况。有时亲自带领研究生到农村进行调查。这不仅培养出一批教学、科研骨干,而且加深了师生情谊,许多研究生毕业后,经常回母校向邹钟琳请教工作中的难题,邹钟琳也与他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切磋科学上的问题。
邹钟琳几十年如一日,为农业教育、科研事业鞠躬尽瘁。邹钟琳逝世时,南京农学院植保系师生沉痛地写了一副挽联,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崇敬和悼念之情:
开创昆虫学科,致力理论研究,六十年春风化雨,著书立说垂后学;
献身植保事业,重视实际应用,千万顷虫患消泯,禾壮谷实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