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惠水县村干部尹绍龙 公正的调解员
1976年,参军7年的尹绍龙退伍回家,那一年他26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因为“颇有见识”和“为人正直”,脚跟还未站稳就被任命为小组长。此后的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在村里担村副支书、副主任及文书等职。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他并无惊天动地之举,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2002年,和平镇大围村同新合村合并为大新村,辖600余户人家2400余人。合并初期,一些棘手的问题接踵而来:村委班子需要均衡,政策落实需要对等,稍有偏差就会引起争议甚至是矛盾。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大家眼前:如何在行政合并之后实现精神合并,建设一个团结向上、共推产业发展的新村?
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两个老村中都有威望有好口碑,而且工作能力突出,做人做事令所有村民信服。
村民们心里清楚:这个人,非尹绍龙莫属。
尹绍龙当时是新合一组的组长,而新合一组正好处于大新村的中心地带。作为组长,在面临着新合并带来的任何一个问题时,他都会极力配合新的村委,经常在两个老村之间来回跑,在那些有对立情绪、存在思想隔阂的村民间“游说”。因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人脉关系和办事公正的作风,任何事情经他出面,十有八九能迎刃而解。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在惠水县的大力实施,“土地流转”成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词。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点实施区域,大新村的农田几年间相继被流转整合,形成一个一个优特品种种植区。
对于土地,农民对其感情和依赖可想而知,这使得流转的过程波折不断甚至停滞不前。这个时候,尹绍龙再次发挥了他的作用。
尹绍龙知道,土地是农民的根,没了根,心里就不踏实、没底气。但他更知道,只有让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农民的生活才更有盼头。
领着包村干部,他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入户动员工作。面对迟疑不决甚至是思想僵固的群众,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对比用数据悉数农业产业化对推动地方经济的作用,大到县里的发展,小到家庭的富裕。最终,涉及400余户农户800余亩的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完成。
在他的协调下,大新村的村庄整治、“一事一议”以及其他惠民项目都都得了很好的落实。今天的大新村,家家窗明几净,户户白墙青瓦,人们正在构想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
“大新村,就是大气象新风貌的村嘛,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过。”这是他经常在村民们面前说起的一句话。
是的,大新村一定会越来越好,只是尹绍龙再也不能同大家一起,分享村庄的幸福果实,但他一定是欣慰的,因为果实里有他曾经洒下的辛劳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