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滨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63003072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11月24日

李会滨的治学风范

发布时间:2012-11-24 09:59:21      发布人: 爱无止境
 李会滨教授是全国知名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专家,是全国哲学社会主义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是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学科带头人,是我校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创始人之一。 李会滨教授注重塑造“包容、合作、共享”的学术精神以及宽松、和谐、奋进的学术氛围,从不故意束缚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虽然他放手让学生们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对他们提出的观点的论证却是严以把关,决不放松;虽然学科中理论性的内容十分枯燥,却让弟子们出了很多成果。他提倡以研究项目为依托,吸收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让研究生在团队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独立的科研能力,逐步实现学术观点、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他主持的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科学社会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就吸收了校内外10余个教学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和全所绝大多数研究生合作攻关,最终成果《社会主义:20世纪回顾与前瞻》于2001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的“一本好书”奖。以各种研究项目为依托,科社所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师生合作的学术团队。
  在研究方法上,李教授讲求“理论联系实际”。他坚持博士生以自学为主、培养能力为本的指导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调查、课堂讲授与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博士生的学习、科研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在他的带领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先后在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发源地之一的汉正街市场和“五大钢铁基地之一”的武钢集团,建立了长期调研基地,以理论成果参与现代化建设。由他指导的博士论文,一篇获得全国百优博士论文,一篇获得湖北省百优博士论文。
  李会滨教授提倡并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重视对学生品格和道德的培养。在每年科社所的新生开学典礼上,他主讲的第一课必然是“人品与学问”。他时常教育自己的研究生不但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独立的科研能力,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认识做人与做学问的同等重要性。  
  谈到李会滨教授,很多学生都用“德高望重”和“儒雅”两个词来形容他。在采访中,记者从学生口中了解到,今年的博士论文答辩前期,尽管医生一再催促李教授尽快做手术,但李教授为了不影响答辩工作,于是将手术时间一拖再拖,期间,还抱病亲自去北京争取课题。即使躺在病床上,李教授也时刻牵挂着学生们,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口述观点。甚至学生家庭、生活、感情等私事,他也要亲自过问才能放下心。如果学生碰到了什么为难事,李教授决不袖手旁观。“博士期间,许多困难都是李老师帮我走过来的,他就像父亲一样,”他的一个已经工作了的学生如是说。 李会滨教授对待学生真正做到了“在宽容中严肃,在严肃中宽容。”淡薄名利、大公无私的他一心扑在学术研究、教书育人上,立足于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他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和风范约束着学生,潜移默化中促使他们加强了对自身的要求,学生们都努力向他看齐:认认真真治学,踏踏实实做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