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复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634
本馆由[ 民主 ]创建于2009年12月31日

樊光瑾与潘复生唱和

发布时间:2016-04-11 14:16:47      发布人: 民主
2002年,我去山东兖州参观,在当地博物馆,遇到诗人樊光瑾(1923-1992)先生哲嗣英民,持赠先生遗作《两间室诗抄》,此时,先生已经离去十年了。 光瑾先生是认真做人、认真为诗的人,晚年曾草拟《维护诗词格律优良传统倡议书》,“约法三章,传檄万里”,在同样认真的诗词作者中获得广泛的响应。他在1982年写信批评我关于昆曲《晴雯》和夜梦杜甫二诗,一有平仄不合与“犯孤平”之误,二有入声字和上、去混押以及韵脚重见之病,指正中肯。我在1999年编《旧信重温》(武汉出版社)时将此信收入了。 现在离樊先生写信批评我已三十年,离先生去世已二十年,重新捧读《两间室诗抄》,深以当年无缘当面聆教为憾。 十年前读这本诗抄,就很感兴趣地发现樊先生与潘复生先生唱和的四首诗。为什么感兴趣?因为我一直想了解潘复生的“下落”。早在1958年,他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时,在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遭到第二书记、省长吴芝圃点名批判。富有戏剧性的是,据说吴在全会上本来迟迟没发言,受到中央领导人“击一猛掌”[1]的批评,他才提高了觉悟。而潘书记遂成了戴着“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铁帽子的阶下之囚。这还没有完。回到郑州,接着在省内对这位“反面教员”施行无数次大会小会批斗,以动员反右倾,以为“大放卫星”、大报高产、“大反瞒产”、大掠口粮的倒行逆施推波助澜,导致全省饿死几百万人。为这些恶政“善”其后时把吴某调往广州完事,而潘复生却没了消息。直到“文革”开始后的1967年,最初几个“全面夺权”后成立的“新生政权”之一,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诞生,主任潘复生的名字赫然在目,才知道潘在河南落马后发配到北疆去了。其后几年,黑龙江如同全国一样,斗争不断,几经反复,也不知潘后来的动向和去向。反正,“文革”以后,对原来“革命委员会”所“结合”的干部,除了一些善于变色的灵活人物,多半是重过了一遍筛子。想必潘复生也不例外。 在我心目中,潘复生是当代不正常政治生活中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昔曾呼吁《研究一下“吴芝圃现象”》,那末,潘复生显然也有研究一下的价值。 我是在以为潘复生“后遂不知所终”的时候,读到他与樊光瑾唱和之作的。 《两间室诗抄》不注各首年月日,从前后排序看,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先是樊有《赠潘光瑾同志》: 北斗遥瞻未识荆,骤闻奖誉寸心惊。 欲将小草迎朝日,难得哲人诲鲰生。 泰岱千寻松柏茂,云霞万古羽毛轻。 痴怀夜仰关山月,惟觉龙江月倍明。 从樊诗看,那时他和潘并不相识,但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潘对他的“奖誉”,我猜是潘看到樊发表在报刊上的诗作,表示欣赏,经过什么人从“龙江”传告给山东的作者了。 潘复生于是有《步樊少怀先生赠诗原韵,即希郢政》: 避坑落井掩柴荆,拜读高吟雷震惊。 黄鹤题诗叹独步,洛阳贵纸显荣生。 如椽道出高情重,借酒浇平块垒轻。 安得长房缩地术,谈诗会友燃藜明。 这是说潘自己正在杜门避祸、借酒浇愁的时节,读到樊诗,恍如青梅煮酒刘备听到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那样,突然闻雷难掩一惊,这当然是夸张,只是表达他的知己之感。此诗连用几个典故,可见潘先生至少幼时是学过诗的。 可能在寄出这首诗的同时或其后,他又将一首《读史有感》送樊过目: 乍起风尘日月昏,是非颠倒乱纷繁。 青蝇樊止谤声起,鹦鹉舌簧谗间喧。 蜚语三传曾母去,诡词七反颍川冤。 升沉早已烟云睹,真理长存守拙园。 诗中的“是非颠倒”,不知是指的“大跃进”时,还是“文革”前后,总之经过谗言蜚语构成的冤案之后,诗人对仕途已经灰心了。“守拙园”该是他自命的堂号吧。 樊光瑾又有《奉和潘复生同志〈读史有感〉,谨步原韵》: 帮辈原来利令昏,十年跋扈肆纷繁。 陷身网罟鲲鹏泣,得意阶除鸟雀喧。 屈子吟成终有恨,邹阳书上总含冤。 东方又见曈曈日,依旧春光满故园。 樊诗对潘多有宽慰,总归是慰情聊胜于无。不过,在这四首诗之后,诗集里再无二人诗章往来的记录。是继续有诗唱和,但未收录,还是另有缘故,鱼雁断绝,今天就不得而知了。 我所以对这几首诗发生兴趣,十年来没有忘怀,是因为潘复生和吴芝圃都是知识分子,早年参加共产党,并成为党政高级干部,在河南走到一起,共事多年,竟一朝判然两分,然后若干年各有各的命运:作为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够典型的。假如能读到他们的传记,可作我们读当代政治史的重要补充。可惜我们的传记作家写成功者的多,写失败者的少;在这里,我是把吴芝圃也划到失败者群中的,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