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黄淳耀事略
碑高72厘米、宽105厘米。1990年12月立于重建黄淳耀墓前。碑文:“黄淳耀(一六〇五年——一六四五年),明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崖,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家世清贫,自幼好学,诗文卓然成家,交往多东南名士,与侯峒曾(雍瞻)尤为莫逆,同纳名复社,各以气节相砥砺。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年)成进士。次年,清兵入关,破南都弘光朝,嘉定亦陷,下剃发之令,群情激愤,义兵起,驱伪官。降将李成栋率部镇压。侯峒曾、黄淳耀领导义兵,登城坚决抵抗,历时半月余,终以寡不敌众,又遇大雨城坍而不守,合城群众惨遭屠杀。侯峒曾与二子沉叶池死难。淳耀与弟渊耀(伟恭)至城西读书之西林庵(一名竹胜庵),洒血壁上,疾笔大书“大明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西域僧舍。鸣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异日虏气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尚知予心。”淳耀著有《陶庵集》、《山左笔谈》;渊耀著有《谷帘学吟稿》。黄墓年久荒圯,今予整修,永以凭式爱国英雄之遗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