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昭彬烈士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79356557
本馆由[ 觉悟 ]创建于2016年09月15日

中 共邳县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上)

发布时间:2016-10-13 21:22:51      发布人: 觉悟

p62_b[1].jpg

  1926年,中 共邳县党支部在邳城建立,范玉贤为支部书记,姜景义为组织干事,孙文源为宣传干事,隶属中 共徐州独立支部领导。

  中 共邳县支部建立

  1926年9月,共 产 党员陈亚峰等2人受中 共徐州独立支部的派遣来邳县建党。陈亚峰来邳县后,在初级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很快发展了10名共产党员,并于同年12月在邳城建立中 共邳县支部,范玉贤为支部书记,姜景义为组织干事,孙文源为宣传干事,隶属中 共徐州独立支部领导。中 共邳县支部建立不久,获悉北伐军占领武汉,并在武汉开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国 民 党江苏省党务训练班的消息,当即派遣共 产 党员索廷珍、戴绵泽、王秀田等人前往投考。

  1927年,范玉贤、王作栋等共 产 党员随国 民 党到南京后考入警察训练所,并与从武汉回南京担任警察中队长的共产党员宋元培接上组织关系,在其指导下恢复了党的活动,称中 共邳县旅宁支部。留在邳县的姜景义、孙文源、冯昭彬3人,利用各种便利条件进行秘密工作。姜景义在邳城以开坊子店(旅社)为掩护,向群众广泛宣传北伐的伟大意义;冯昭彬在沂河东冯家村一带农民中,宣传“国 民 革 命”、培养建党对象、发展党 员;孙文源在“一高”学生中发展一批共青团 员,建立起CY邳县支部,还在学生中组织起“旭初社”、创办《旭源》(油印刊物)宣传北伐、抨击军阀,可惜这一刊物只出版两期即被军阀当局勒令停刊了。

  中 共邳县特别支部建立与改组

  1926年12月,国 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后,开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国 民 党江苏省党部也在武汉开办党务训练班招收江苏各县有志青年入校受训。邳县籍进步青年李振华、宋元培、宋学珍、李先春、赵兴仁、徐丽芳(女)、许季诺等人分别从邳县、徐州等地前往武汉投考。李振华、宋元培、许季诺、索廷珍、曹桂峰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徐丽芳、赵兴仁考入党务训练班;李先春考入军官教育团。他们在学习期间先后加入中国 共 产 党。

  1927年6月,江苏省党务训练班提前结业。共产党员徐丽芳、李先春、许季诺等人受党组织派遣于同年秋回到邳县。“7.15”事变发生后,在中央军校学习的共 产 党员李振华、宋学珍等人于秋末冬初回到邳县,在各自的家乡进行革命活动。

  1927年12月,蒋介石指挥的北伐军第二次占领徐州一带。撤到南京的国 民 党邳县党部和县政府于1928年初回邳县施政。共产党员解慕唐、徐丽芳、李先春、冷启英、李振华、宋学珍、徐怀云等,被国 民 党邳县当局吸收到党政军机关工作。5月,共 产 党员宋元培、范玉贤、娄培儒、王书楼等也从南京回邳县,同样受到当局的任用。在国 民 党邳县党部、县政府、县警备大队和市、乡政局任职的共 产 党员共有10多人,解慕唐任国 民 党县党部委员、教育局长;徐丽芳任县党部委员、妇女会长;徐怀云任县警备大队(后改称公安大队)副大队长;宋元培任警备大队第一中队长。这就给共 产 党的活动与发展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928年4月邳县各地已有共 产 党员40多人,共 青 团 员10多人,形成了邳县异于江南的政治局面,当时亦有“红邳县”之称。

  


发布者:冯遵标

文章来源:http://www.cnepaper.com/pzrb/html/2011-06/08/content_4_6.htm

邳州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